相關的心理諮商書籍暢銷到翻天,一時之間,大家都把「情緒勒索」4個字擴大再擴大解釋,特別是夫妻、親子之間,漸漸浮出了界線,彷彿超越了界線,就是情緒勒索;我不開心,也是情緒勒索。只是,每個人的界線都不一樣,誰來設立,誰來決定,好像還是無解的難題…
前陣子有個朋友跟我說,自從「情緒勒索」這4個字在台灣流行起來後,每次對老公不滿或跟老公吵架,老公就會回她一句:「妳這是在情緒勒索!」把她氣得牙癢癢的。
有所要求就是情緒勒索?
「難道有所要求就是情緒勒索嗎?那他放著家中的事不幫忙,朋友一揪就出門,知道小孩我不可能不顧、家事我不可能不做,所以可以任意撒手不管,難道就不是一種『沉默的情緒勒索』?」
相關的心理諮商書籍暢銷到翻天,一時之間,大家都把「情緒勒索」4個字擴大再擴大解釋,特別是夫妻、親子之間,漸漸浮出了界線,彷彿超越了界線,就是情緒勒索;我不開心,也是情緒勒索。只是,每個人的界線都不一樣,誰來設立,誰來決定,好像還是無解的難題。
特別是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我們,遇到各式各樣的案例,家事法庭裡,誰也不讓誰,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界線被侵犯了。「她要求我手機不能鎖碼,她隨時要檢查,不然就是有鬼;看到和異性的訊息就要求我要封鎖,我難道不能有自己的隱私嗎?」
「生完小孩後,他什麼都不幫忙,家裡的事就是我的事,朋友的事卻是他的事;我請他載我去買東西他說沒空,朋友說要喝酒聊心事他就馬上出門。仗著我比他有家庭責任,不怕沒人做,我覺得他真的欺人太甚了……!」
夫妻之間誰勒索誰說不清
夫妻之間,誰被誰勒索,更是說不清楚,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為了覺得自己被情緒勒索,或對方覺得你在對他情緒勒索,而做出調整或改變嗎?畢竟,伴侶關係不是考題,就算是人生課題,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那一種。
究竟在什麼狀況下,我們該拒絕接受,又該如何拿捏?因為即使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侶,一樣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還是需要適當的距離跟空間,超過的部分,我們依舊得選擇放手,否則,每個人所能承受與包容的,都是有限度的,滿溢而出的情緒總有一天需要出口,到時候,可能發生的後果,甚至是無法想像的。
以我們自己遇過的案例,光從結果觀察,旁人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但追溯源頭,好像又情有可原。
一個會奪命連環叩的太太,可能是因為老公曾經有外遇的紀錄。
一個在外尋求慰藉的先生,可能是老婆總是歇斯底里無法溝通。
她拿孩子威脅你,因為你曾經對不起她,她不知道還能拿什麼來報復,才能打蛇打七寸。
他靠經濟綁住妳,原來,從小就被親人遺棄的他,不想再被傷害一次。
對錯以外,我們更需要了解的是動機與理由,並選擇要不要繼續努力平衡彼此的需求。
其實,這對伴侶的痛點,或許就另一對伴侶而言,一點問題也沒有,所以人一定要先從了解、覺察自己開始,你的需求是什麼?底線在哪裡?有時候合不合理不重要,雙方心甘情願就不足為外人道,連諮商心理師也管不著。
能獨立,就有選擇的自由
還有,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不要依賴他人,絕對是遠離情緒勒索最根本的解決之道。能夠讓自己獨立生存,沒有別人也可以過得還不錯,怎麼會陷入情緒勒索的枷鎖,而無法掙脫呢?
一個不用靠先生、婆家經濟支援的太太,就不需要因為擔心無法自力更生,而忍受言語暴力與欺凌。
一個不會壓榨太太付出,就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的先生,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跟太太好好談談彼此的感情與互動。
只有站在對等的立場上,我們才能用同樣的籌碼,與對方良性溝通,尋求不同個體間,需求上的平衡點。超過平衡點的部分,我們也有足夠的自由可以選擇包容或放手。
了解自我,才能掌握界線
其實,這世界沒有誰不能缺了誰,但一定有跟誰在一起比較開心、快樂的差別。然而,一旦你讓自己產生了依賴,開心、快樂,就會被擺到次要的位置上,開始把照顧別人的心情搞得比照顧自己的心情還重要。
因此,很多人會問:「我該不該拒絕另一半對待我的方式?」「我對另一半的要求會太過分嗎?」這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而端賴你內心深處的渴望是什麼。沒有一個伴侶可以完整滿足你全部所想要的,但至少你最重視的核心價值對方要懂;而你又願意犧牲自己的哪一部分,來滿足對方的渴求?
所以,說到底,還是不脫自我覺察與醒悟,這些對自我的了解,才能讓你掌握界線,有限度地與對方依存。
其實,情緒勒索往往類似所謂的上下交相賊,如果沒有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很難形成長久下來的不被理解的生態圈或食物鏈,最後一方被另一方給徹底吞蝕。
記住,只要能拒絕對關係的依賴,就能夠拒絕情緒勒索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