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容易生氣,一點點小事也可以鬧情緒,整天都得小心翼翼不要踩到他的地雷,不然一下子又大鬧起來。孩子的情緒有時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上上下下的。究竟應該順著他,讓他不要生氣,還是要處罰他,讓他學會控制情緒呢?
有看過《怪獸電力公司》嗎?這部卡通電影中的怪獸們在夜裡去嚇孩子,就是為了收集驚嚇時產生的情緒能量。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比喻。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就算你玩得再累,做了很多事,但心情很好,然而只要孩子一惹你生氣,即使你沒做什麼事也會覺得很疲累。「累」並不是因為體力上的支出,而是情緒上的波動造成的。因為情緒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孩子每次發脾氣大鬧一番,隨著能量大量消耗,冷靜之後會馬上昏昏欲睡。在孩子能量過剩時,用適當的運動來消耗孩子的能量,就可以減少孩子鬧脾氣的機會。不需要強制壓抑讓他乖乖不動,即使孩子這樣配合忍耐,大概也只能撐過一星期而已。
想想看,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人會選擇一個人去看電影,讓自己擁有獨處的時間;有人會選擇去體育館,透過運動流汗來宣洩不滿;有人會在網路上購物,找尋新奇商品用力給它買下去;這些都是自我調適的策略。但是孩子年紀還小,他們沒有足夠的策略幫助自己。
情緒就像水流,一定要有宣洩的出口,不能用壓抑去圍堵,不然會有大爆發的一天。讓孩子培養固定的運動習慣,將過於旺盛的能量用適當的方式消耗掉,才能增加他們的情緒穩定度。
給爸媽的話
我很喜歡《腦筋急轉彎》這部卡通電影,裡面說到不論開心、難過、生氣、討厭,都有它的意義。當孩子很難過時,不論如何開心地對他笑都無法安慰到他;相反地,只要能感同身受地陪他一起傷心,卻可以讓他感到安慰,反而更容易讓他平靜下來。
生氣也有它的正面意涵,就是要保護我們的生命安全,特別是在危機四伏的原始環境中,隨時要為生存奮戰。然而,現代的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生氣反倒變成是人格上的缺陷了。生氣是一種情緒,不是十惡不赦的錯誤,它甚至是必要的保護反應。所以請別要求孩子「不可以生氣」,因為不僅孩子做不到,就連大人也做不到,不是嗎?
可是,孩子生氣時難道不需要被處罰嗎?我們的內心或許經常陷入這樣的困境,似乎只有「壓抑」或「放縱」這兩個選項,但這兩個選項都不對,不論是大發雷霆痛打孩子一頓,或是讓孩子恣意釋放怒氣,特別是四歲以下的孩子,越生氣只會讓他越來越有脾氣。
這問題的關鍵不在「情緒」,而是「行為」。孩子確實可以生氣,但是必須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這不是在限制孩子,而是保護。想想看,當孩子習慣使用錯誤的情緒表達,在家裡我們還可以包容,但是到了外面世界卻不是如此。
就讓我們試著改變說法,不要把「不可以生氣」掛在嘴邊,換成「生氣時不可以做什麼」吧!
跟著光光老師這樣做
面對愛生氣的孩子,我們要做的是減少他生氣的頻率,再將重點放在讓孩子學會如何冷靜。孩子可以生氣,但是不應該一生氣就鬧上一小時,時間的長短才是問題的關鍵。
想想看,在學校一堂課只有四十分鐘,如果孩子發脾氣卻不能在十分鐘內冷靜下來,在學校的生活就會遭遇困難。這時可以透過以下的協助和引導,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一、轉移注意力
四歲以下的孩子對自己情緒的察覺不佳,只會覺得心情不舒服,卻搞不清楚是生氣或難過,往往一發脾氣就大鬧一場,全然不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這時,請不要問孩子原因,因為他根本無法詳細說出來。一再地詢問原因只會反覆提醒他不舒服的感受,當然就越鬧越兇。這時可以試著在孩子剛要發脾氣時,幫孩子將注意力與情緒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也就比較不會鬧脾氣。
二、離開當下
對於感官較為敏感的孩子,在吵雜而擁擠的環境下很容易感到不舒服。想想看,如果家裡樓上正在裝潢,不時傳來「答答答……」的電鑽聲,你會不會覺得脾氣特別差?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是在吵雜的環境下鬧脾氣,請不要急著和他講道理,而是應該盡量快速離開現場,先帶到相對安靜的地點,給予孩子三到五分鐘的冷靜時間,再和孩子溝通。這樣不只孩子容易聽得下去,大人也比較不容易被引發出情緒反應。
三、縮短時間
孩子在四歲以前,因為情緒控制尚未成熟,更需要大人的安慰才能控制情緒。等到五歲時,就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學會自己冷靜下來。當孩子生氣時,可以幫孩子注意一下,看看他能不能漸漸縮短鬧脾氣的時間。如果他鬧脾氣時有越來越可以控制自己的跡象,有試著讓自己盡快平靜下來,這時也請不要吝嗇你的鼓勵。你可以和孩子說:「雖然你有生氣,但是越來越快冷靜了。」這樣的話語對孩子來說是種鼓勵,讓孩子願意嘗試控制情緒。此外,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沙漏」,讓孩子學習在沙漏漏完前冷靜下來喔!
給爸媽的小提示
小小孩鬧脾氣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累過頭。小小孩想玩的慾望常常會超過自己的體力,所以一不小心就會累過頭。當他要睡也不是、要玩也不對,就會一整個鬧情緒。爸媽要當個稱職的協助者,預估孩子的體力,適時幫孩子踩剎車。不應一味尊重孩子的想法,卻讓孩子累過頭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