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親戚們說,我的童年時光沈默寡言、害羞內向,甚至只要有陌生人登門就會躲進房間裡。怎麼長大後變成主播,還被封為「最會說故事的主播」呢?
印象中自己的童年,總是沒有人可以陪我說話,因為父親癱殘臥病醫院、母親得去成衣廠當縫紉女工賺錢、三個哥哥又去上學,雖然很無奈,但像這樣的弱勢家庭,也只能把我單獨留在家裡。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幾乎都在跟自己說話,即使到了六歲,家裡還是沒有錢供應我上幼稚園。
一切的改變,都是進入學校就讀後,因為資質還算聰穎、口齒還算清晰、面容還算姣好,我被選去參加各式的演講、朗讀比賽。進了師專之後,更經常擔任主持活動的要職。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向昔日「見到人會跑去躲起來的女孩」告別。
所以,說話,絕對是可以訓練的!
但要怎麼讓自己的講話更活靈活現呢?我當了小學老師後,領悟到的答案是「說故事」。我二十歲時從台南師專畢業,由於想進新聞傳播學系繼續學習,就把教書的第一志願填到台北,隨即被分發到三重埔河邊的一個小學。
班上小朋友的個別差異極大,為了讓所有孩子都能專注,我選擇用說故事的方法教學,而且是運用各種語調、表情、肢體,與孩子們進行互動式的說故事。當看見每個孩子聚精會神跟著我的節奏,隨著故事情節喜怒哀樂時,我知道,再怎麼聚不了焦的孩子,都能融進生動的故事裡!
到了大學,雖然身兼教職,我依然是校園的活躍份子。靠著演講的才能,總是被校方選拔為代表,到全國征戰各種榮譽,一路過關斬將。唸研究所後,辭去終身教職,轉行從第一線的記者開始做起,正值解嚴後百花齊放,工作上每天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緊接著,人生躬逢其盛,開創全台灣第一家電視新聞台,每天站在新聞現場不斷的SNG長時間連線,除了練就了一番不斷電、信手捻來就侃侃而談的能力之外,任何突發的狀況也都能應付。而且,當記者也造就我瞬間就能把複雜的資訊整理好,簡明扼要的跟普羅大眾說明。對,就是普羅大眾,這又回到前述怎麼說故事的邏輯了!
接下來的新聞生涯,我製作過無數節目,喜歡採訪、跟人接觸、挖掘別人生動的故事,然後向大眾述說。於是,人生都處在「說故事」和「聽故事」的美好循環當中。
尤其,要挖掘出好的故事內容,得在事前做足功課、在當下即時反應、在事後靈活敘述,而採訪功力更是好故事的源頭,妳是否懂得發問、懂得傾聽,並且運用同理心,站在受訪者的角度去觸發他們講出更多的人生精采,正是成就好故事的重要因緣。
我常跟記者晚輩說,要用受訪者熟悉的語言去對話,讓對方放鬆的進入敘事情境,因為這樣往往會造就另一番彼此都意想不到的美妙風景。
我在訪問時,時常會出現訪問主角掏心掏肺、泣不成聲的狀況,訪完之後他們恍若隔世般的甦醒,然後問自己:「我剛剛怎麼會這樣?」這時,我都會會心一笑說:「這是因為你的故事太精彩了。」但對方回神後總說:「我經常受訪,但沒有這個效果,是妳太會問了。」無論如何,我覺得自己只是個懂得觸發故事情節的聆聽者與發問者。
輪到自己述闡述故事時,必須學習氣氛的掌握、情緒的拿捏,如何讓觀眾跟著你一同去感同身受,這在主持活動時更見真章。
《讓大家都喜歡你的NHK說話術》這本書提到「多數的NHK主播原本認為自己不擅言詞,甚至有不少人平常沈默寡言、個性內向」,我從這句話中看見了自己的寫照。
也許我們不是天生口才便給的人,但靠著豐富的情感、真誠的對待、靈活的反應、以及充份的準備,在與他人對話時,我們反而能讓其他不擅言詞的人更自然恣意的揮灑,成就更多好的故事。
我這位「見到人會跑去躲起來的女孩」都可以了,您,也絕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