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當爛好人,要具體、如實地說出好在哪裡
父母在剛開始讚賞、鼓勵孩子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爛好人,對於孩子的所言所行一律都是「好棒、好讚、好厲害喔!……」讓孩子感覺父母像是在敷衍他,對於這樣的誇讚覺得沒有什麼價值,自然也就不會將之轉化成對自身的看重。
此外,父母浮濫地誇讚孩子,還會造成以下兩種情況:
•個性敏感、內斂的孩子,會因此躊躇不安
就像我們前一章提到的寶瓊,如果她只是被朋友恭維成所謂的烹飪高手,那只會造成她內心的不安和惶恐,因為她並不知道自己的手藝好在哪裡,自己又有什麼值得稱讚的本事。孩子也是一樣,父母若只是一味誇讚他好,卻沒有說出他好在哪裡、什麼地方值得肯定,此時孩子雖然像被捧上了雲端,卻也因為踩在雲端的虛浮與不安,反而讓他不知道下一步是否能踏實踩穩,而無助地一步也不敢亂動了。
特別是個性敏感、內斂的孩子,父母空泛的誇讚只會讓他更加退縮、卻步而不敢嘗試,因為他明知自己其實既不夠棒也不夠好,於是害怕被看穿就情願什麼也不做,才不會暴露出他的無能與不足。
•個性外向、主動的孩子,會因此驕傲自大
外向、主動的孩子原本就很愛表現、也很享受掌聲,父母若一味對其誇讚,很容易會讓這類孩子得了「讚美上癮症」,當他得不到別人的喝采時,就會覺得自己沒有被看到。這類的孩子其實也是沒有自信的,他們的信心完全建築在別人的稱譽和讚美之上,一旦聽不到、得不到,他們很可能就會採行其他不當的方法,以博取注意。尤其,因為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能耐,這類孩子面對掌聲與喝采時,很容易就會自以為真是無所不能,而表現得驕傲、自大。
所以,父母在讚賞、鼓勵孩子時,要成為一面忠實呈現的鏡子,不僅能照見孩子的好,還要能客觀、準確、如實地映照出孩子的正面形貌,絕不要做一面將胖子照成瘦子、將紙片人也照成穠纖合度的哈哈鏡,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很不錯,而昧於現實地自我感覺良好。
父母要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而非只是讓他自我感覺良好,兩者的差異就在於:前者明白自己是個好孩子,而且知道自己好在哪裡,所以會努力發揮所長以維持好孩子的形象;後者則自以為很棒,而很容易在栽了跟頭之後,才愕然發覺自己原來不怎麼樣,又因為恍然大悟自己其實並沒有足以憑恃的能耐,而承受不了挫折,就此一蹶不振。
具體說明,讓孩子認清自己的優點
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有好的行為、表現時,要具體、明確地說出孩子好在哪裡,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長處,往後要維持這良好的自我形象,就不會是不知從何下手的難事了。例如:
「你能主動扶阿嬤過馬路,真是一個孝順、貼心的好孩子。」 ○
「這幅畫你用色鮮明、大膽,五彩繽紛的畫面真是好看!」 ○
「運動一直不是你的強項,但你還是很努力地跑完全程,我覺得你真的好棒!」○
「你把房間收拾得好整齊,打掃得也好乾淨啊!」○
「謝謝你幫忙我摘菜、洗菜,讓我省下不少煮飯的時間。」○
當孩子從父母的口中,看到並知道自己的優點是什麼,只要把他擁有的表現出來,當然就不會是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使遇到了挫折或失敗,孩子也會因為了解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在哪裡,而能很快地調整步伐,重新出發、反敗為勝。
只讚賞已經完成的行為,才不會給孩子壓力
鏡子所能照見的必然是呈現在鏡子前的事物,任何沒有在鏡子前出現的東西,當然不會也不應該被照見。所以,任何孩子沒有做出來的事,父母若把它說出來,那就只是父母自己的期待,絕對不是對孩子的讚賞或鼓勵─
「我對你有信心,這次你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績。」X
「你是乖寶寶,所以請趕快把玩具收拾好。」X
「這一點也不困難,所以你一定可以做好的。」X
當孩子為即將發生的事擔憂時,聽到這一類的話只會感受到父母加諸的壓力,或是覺得父母只想用好聽的話來控制他,並不會促使孩子想要去做、或是增加他們行動的信心。
所以,父母所讚賞、鼓勵的,都應該是孩子已經做了的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不論這個行為有多難達成、或多不容易做到,總之孩子已經做出來也做到了,父母給予肯定就絕對不會造成孩子的任何壓力,還會讓孩子有「真的耶!我真的做到了!」這樣的成就感。
因此,父母與其空泛地對孩子說:你一定可以的、我相信你的能力、我以你為榮……不如好好思索,孩子到底有什麼可資憑藉的經驗和能力,能面對眼前的問題或困難?如果父母平時就常讚賞、鼓勵孩子,孩子只要再經提醒,就可以看到自己所擁有的優點與長處、付出及努力,父母也就能協助孩子建立自信寶庫,運用自己的天賦才能,無所畏懼地在人生路上全力以赴。
用已完成的行為和過去的表現,來鼓勵孩子
所以,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找出孩子曾做到的事實,讓他知道自己已經具備哪些足以處事的能力,再鼓勵他以平常心看待、努力去做就行了。因此這樣說才是正確的:
「你這次花許多時間複習功課,只要保持平常心應考,應該可以考出不錯的成績。」O
「上次你一下子就把玩具都收拾好了,真厲害!這次我想你應該也能很快就收好。」O
「你處理過類似的問題,也做得很好,這次的問題不算難,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O
總之,就是要用孩子已經做出的行為(複習功課),或者孩子之前曾經做到的事(收拾玩具、處理問題),來期待並鼓勵他這次可以做好,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努力和已經擁有的能力,而產生可以做好眼前事情的信心,同時也不會感受到任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