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驚!企業用人選才:先看證照再看學歷— 證照在手的4大好處 

驚!企業用人選才:先看證照再看學歷— 證照在手的4大好處 

2012-08-10 15:19

首先在求職階段,根據104調查,規模越大的公司,越注重證照,「在企業對求職者完全陌生的狀況下,證照是唯一可以量化實力的指標!」104人力銀行教育網營運長黃漢聲進一步表示,以往企業在用人選才,除了以工作經歷為首要標準,其次就是看學歷,但隨著大學門檻降低,鑑別度越來越低的畢業證書,已被證照給取代了。

證照好處1:求職好用

取得面試資格的入門票

 

「證照可謂職場上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工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簡稱嘉南科大)環工系教授黃政賢則語帶詼諧地形容,一般大學畢業生,念了4年大學耗費50萬元,未必能順利找得到好工作,但若好好地考幾張有用的證照,頂多花幾萬元,就能享用一生。他以環保相關證照為例,一照在手,不但能讓企業多付3千到5千元的薪水,由於人才搶手,新鮮人更能少掉2、3個月的求職時間。

 

也因此,現在許多學校和學生都明白這個「眉角」,使得考照風一路從社會吹進校園。今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資格的正修科技大學就規定,學生要畢業,必須先拿到三張與科系相關的證照。 而就讀嘉南科大環工所的曾永隆也在大學時代即開始考照,目前已為自己準備了6張環工相關證照,雖然還沒當兵,已有多家環工相關企業邀他去上班。至於高雄的復華中學,儘管只是高中職,但在全校拚考照的風氣下,該校每年1千6百多名學生可以取得1千多張的證照。

 

證照不但是新人求職時的「加分題」,也有越來越多企業為了撙節內部訓練成本,將證照視為取得面試資格的「入門票」。元大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吳鴻麟就表示,元大金對新進人員規定須具備保險、信託和證券等11張相關證照,而張數不足的新人,則會要求在最長9個月的試用期內考齊,「否則,再怎麼優秀,也只能忍痛割愛(解雇)!」

 

證照好處2:加薪好用

主管以此評估工作積極度 解決問題能力

 

進入職場的上班族,最在意的「升官加薪」,證照也扮演「臨門一腳」的關鍵角色!而證照等級不同,「鍍金」程度也大不同。 拿目前公認最頂級的金融黃金證照──特許金融分析師證照(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CFA)為例,不少金控公司就祭出加薪1萬5千元的獎勵措施,來鼓勵員工考照,而一旦通過CFA的最高階(第三級)考試的員工,更有公司願意捧著18萬元獎金作為獎賞。

 

對此,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專案經理鄭振杰分析,由於頂級的國際證照不但可以檢視員工能力,更能贏得客戶的信賴,爭取許多珍貴的訂單或標案,難怪含金量特別高。 除了金融圈,樣樣講求量化指標的科技業,證照亦是上班族升官加薪的利器。敦陽科技人力資源中心主任曾明煌表示,儘管該公司並沒要求員工一定要考照,但從證照,可以驗證同仁對工作的積極度,和解決客戶問題的能力,「因此證照往往是打考績的一大標準,深深地影響到員工升遷機會。」

 

證照好處3:轉職好用

導遊、領隊、保母適合中年考照轉行

 

至於想要跨行轉業或自己當老闆創業的上班族,證照也巧妙地發揮功能。專辦各項檢定和證照考試課程的三民補習班專任講師韓森指出,由於部分職務,法律規定需要取得證照的人士才能執行業務,表面上是對於從業人員加以限制,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卻為具備該項專長的人,開啟了創業、執業的保護傘。 對於利用證照轉職創業,韓森進一步提醒,除了會計師、不動產估價師等高專業門檻的證照,市面上仍不乏一些入門難度較低的行業,從業人員依法仍須具備證照才能執業,諸如導遊、領隊和保母等,由於考照容易、職缺多,很適合中年轉業者考照轉行。

 

證照好處4:充電好用

主辦單位開設課程 在職進修好教材

 

「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實證照還有『學習』的功能。」談起證照,對於推動學生考照不遺餘力的復華中學資料處理科主任郭葵蘭表示,由於許多證照主辦單位,除了舉辦考試,還會開設相關的課程或設計教材,而且內容都十分貼近實務界,因此,準備考照,往往還能達到進修充電的效果。

 

今年赴新加坡拿到「御廚」國際中餐筵席爭霸賽最高榮譽特級金牌獎的洪廷瑋,雖然在學校學的是中餐烹調,但跨入業界後,發覺要在競爭激烈的料理界勝出,得同時結合中餐、西式料理、烘焙以及食品科學的學問,才能研發出別出心裁的好菜。 於是,有別於一般廚師通常只取得一、兩張基本的廚師丙、乙級證照,入行之後的洪廷瑋,則藉著準備證照,學習跨派別的料理技巧,而把考照當成檢視自己進修成果的指標。因此,幾年下來,他陸陸續續地拿到近50張廚師相關證照,也將五湖四海的廚藝匯集於一身,而有了今天的成就。

 

 

 

「簡單講,會被鎖定的關鍵在,你是否為『本地且唯一稅務居民』,若非本地、且是多地稅務居民,財富資料就會被『交換』,而上述條件就是判斷線索。」

 

另外,針對二○一九年起開戶的客戶,須提出自我聲明,或透過理財顧問報告、表明稅務居民身分;「像此案例,移民加拿大後,包括住所、個人財產等,都會被判定為加拿大稅務居民,但又因常住台灣,也符合台灣稅務居民身分;在同時為兩國,甚至多國稅務居民情況下,帳戶資訊就會被交換至多個國家。」林志翔表示。

 

再來,以台灣身分在新加坡理財,理論上就會被認定為台灣的稅務居民;但對於客戶的加拿大稅務居民身分,是否可經由「自我聲明」或「理財顧問報告」審查辨識出來,就要看各國銀行執行狀況而定。「如果開戶時,銀行有要求客戶填寫自我聲明文件,卻未如實填寫為加拿大及台灣稅務居民而被查出,就有可能遭罰。」他提醒。

 

富邦證券專家團隊協理陳秋蘭,將過去多重國籍案例彙整,提出幾點注意事項。「像坐移民監期間,通訊電話等資料是否曾變更為加拿大?理財顧問是否對移民這件事知情?就算目前到新加坡理財,留下的帳戶資料都是台灣相關,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日後被查核出來也不用太意外。」

 

有些客戶甚至打算將資產搬到「不會與台灣資訊交換」的地方,或以外國人身分開戶,留下與台灣無關的資料,以為這樣就能隱藏金融資料、或將資料交換到低稅率國家。但陳秋蘭提醒,國際對洗錢防制查核標準嚴格,各家金融機構也會用各種方法詳查客戶實際居住地、資金來源,為了避免日後陷入更多麻煩,其實不宜採取類似行動。

 

族群二》 中國有所得者 稅款可互抵

 

情境二:我在中國工作,投資股票也有買賣房產,在當地都有依法繳稅,若台灣和中國交換資訊,我還會被課稅嗎?

 

解答:目前中、港、澳金融資訊不會與台灣交換,未來開始「互通有無」時,所繳稅款兩岸就可互抵。即台灣人民若有中國地區所得,得申報並可自應納稅額中扣抵。

 

現階段台版肥咖條款特別排除中國、香港及澳門地區,主因在與中國地區進行稅務用途資訊交換之前,應先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才符合立法程序,因此目前中、港、澳金融資訊仍不會與台灣交換。但未來開始「互通有無」時,所繳稅款兩岸可以互抵,應該沒有重複課稅的問題。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副總經理陳文孝指出,台灣人在中國不論賣出房地產或股票,除依當地規定完稅外,未來若兩岸開始進行「金融帳戶涉稅信息交換」,出售資產所得在台灣就有申報納稅義務;「但,若能進行兩岸文書認證,且在台有進行納稅申報,那在中國已繳稅款就可在台抵稅。」

 

他表示,今年七月,中國金融機構就已進行第一階段高淨值帳戶(一百萬美元以上)盡職調查,預計年底完成;一八年底將完成低淨值帳戶(一百萬美元以下)的調查,接著就開始每年進行交換。「對台商來說,像帳外經營收入、下腳料小金庫收入,台籍員工薪資兩地發放,及因境外股權代持、而無法進行盈餘分配等問題都會浮上斠面。企業部分也應著手檢視兩岸肥咖實施風險,進行有效管理。」

 

至於個人部分,依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有中國地區來源所得者,應併同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所得稅。但其在中國地區已繳納之稅額,得自應納稅額中扣抵。因此未來申報時,可特別留意。

 

林志翔指出,若有中國地區所得的民眾,應將所得發生處所名稱、地址及所得額詳細列入該年度所得,辦理結算申報,「申報時,應檢附海基會驗證後的中國地區完稅證明;納稅人再自應納稅額中,扣抵該年度在中國地區已繳所得稅,扣抵數額部分,應依其『加計中國地區來源所得後』,適用稅率計算增加的應納稅額,再與中國地區所繳納的稅額相比,取其較低者作為可扣抵稅額。」

 

舉例來說,一六年小王有中國地區來源所得五百萬元,在當地已繳所得稅一六○萬元;在台灣地區所得為一百萬元,免稅額、扣除額為四十七.三萬元,則該年度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計算如下圖。

 

肥咖條款

▲點擊圖片放大

 

族群三》海外投資者 逾六七○萬元須申報

 

情境三:以前,我從來沒有申報過海外投資獲利,CRS資訊交換後會不會因此被查稅?

 

解答:海外所得部分,每戶達一百萬元就要列入計算,國內所得加計最低稅負稅基超過六七○萬元就要申報,已實現之獲利或虧損才能互抵。

 

申報海外所得不一定會多繳稅,須透過計算才知道結果,「重點是CRS上路後,國稅局對第一次交換回來的資料,餘額較高的,必然會優先核對過去海外所得申報情形;如有必要還會被找去說明、交代申報數字是何依據,或過去未申報原因。」陳秋蘭說,簡單講,查稅有稽徵成本考量,國稅局一定是先挑異常的下手。

 

她舉例說明,像二十歲的年輕人,海外金融帳戶資產卻高達一百萬美元,究竟是父母贈與或是另有海外所得;若父母在國內已有贈與,加計海外贈與金額,是否就會超過年度免稅額?若非贈與,那海外所得發生年度及過程,相較下就一定會比五十歲中壯年更容易引發國稅局關注,成為查稅目標。

 

再來,被海外金融機構「交換回台的所得」,也未必就等於「應申報的海外所得」。例如,中國所得就要併入綜所稅,而非中國來源的海外所得還要分類;像「海外財產交易」這部分,當年度虧損就能與獲利相抵,但不能拿去抵其他類型的海外所得,包括海外利息、海外股利等。陳秋蘭提醒,海外財產交易所得及損失,都要是已實現才能互抵,若只是「紙上虧損」就不能列入計算。

 

情境四:我在美國、英國、澳洲等地,皆有投資不動產及理財,資金都是從國內匯出去,但當初匯款紀錄和買賣成本已不可考,CRS交換帳戶資料後,若被查稅怎麼辦?

 

解答:以推計課稅方式申報或舉證所得產生時間已過七年的核課期。

 

若確實找不到當初購買不動產或投資成本證明,一般作法有二,一是採推計課稅方式申報海外所得;另一則是證明,海外所得發生時間為二○一○年之前,「如能舉證,部分海外資產總額為○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即有資產餘額,或海外所得產生時間已過七年的核課期,就可大幅降低海外所得應納稅額。」林志翔說。

 

其中,推計課稅方式,可依下列規定計算所得額:一、不動產按實際成交價格之一二%;二、有價證券按實際成交價格之二○%;三、其餘財產按實際成交價格之二○%,來計算所得額。

 

陳秋蘭強調,「推計所得」算法核心精神,在有「出售」事實,但因年代久遠,而無法舉出當時取得成本,並非只要是帳戶餘額,就可用二○%當所得額,像類似案例就可用這種方式來主張自己的權益。

 

族群四》海外信託配置者 釐清「他益」或「自益」

 

情境五:父親成立了一個境外信託,資產依契約分配給我們兄弟姊妹。幾年前,我們分到了一些財產,目前信託未分配的資產還不少,若資訊交換會有稅務問題嗎?

 

解答:先確認贈與時點是成立時或是依契約分配時,皆須依國內稅法對信託課稅的原則辦理。

 

境外信託課稅的關鍵,要先確認贈與時點是成立時、還是依契約分配時。「假設境外信託成立時即發生贈與效力,依法委託人就要申報繳納贈與稅;未來信託產生收益,因信託財產已屬受益人財產,產生的所得,即是受益人所得,須依所得稅法規定報繳。」林志翔說,但是目前台灣對海外信託如何課稅,並沒有例外規定,因此還是會參照國內稅法對信託課稅的原則來辦理。

 

進一步來看,信託契約內容一般又分為:他益(委託人與受益人非同一人)或自益兩種。依贈與稅法,信託契約成立、或追加信託財產時,都要主動申報贈與;且信託財產及孳息不論是否分配,都要計入受益人所得;「這些課稅規定看似界定清楚,但背後卻仍有很大討論空間。」陳秋蘭表示。

 

她舉例,像要保人成立保險金信託,若契約內容載明,委託人仍可新增並變更受益人,甚或解約將資金全部拿回來,就國稅局角度,信託成立時便仍是「自益信託」,等到受益人真的分配到財產時,才是贈與發生時點。

 

「但過去民眾在境外進行信託規畫時,不會主動申報贈與;因此自益或他益認定是否與國稅局存有差異,就值得確認。」陳秋蘭提醒,若是他益信託,必須注意贈與行為是否仍在核課期間(未申報核課期間為七年),或每年追加信託財產金額,是否超過每年贈與免稅額度。只有提早檢視、發現問題,才能降低稅務規畫的風險。

延伸閱讀
這些跟食物有關的俚語,實際意義卻跟吃扯不上關係?!
這些跟食物有關的俚語,實際意義卻跟吃扯不上關係?!

2018-03-20

辦公室緊急情況英語用語:如何應對5種辦公室“災難”
辦公室緊急情況英語用語:如何應對5種辦公室“災難”

2018-03-20

金曲創作歌手舒米恩 用音樂拉近世界的距離
金曲創作歌手舒米恩 用音樂拉近世界的距離

2018-03-16

打造多元競爭力 亞大要求學生掌握中文、英文、程式語言
打造多元競爭力 亞大要求學生掌握中文、英文、程式語言

2018-03-16

靠大胃王比賽就能名利雙收!你認為正確的人生態度是什麼?
靠大胃王比賽就能名利雙收!你認為正確的人生態度是什麼?

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