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怒氣沖沖時,大人的NG語言及錯誤情緒教養
●NG1封鎖型:你怎麼可以亂生氣?再哭我就處罰你!
在孩子的世界裡,生氣就是生氣,沒有什麼「亂生氣!」應該要教孩子調節自己的脾氣,而不是完全不能發脾氣,這也是很多情緒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而我們卻經常做錯。當你要求一個正在生氣哭鬧的孩子「不准生氣」時,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做不到,有時反而還會累積能量,發出更大的怒氣。
有些父母會說:「可是當下狠狠的凶一頓,經常很有用,孩子就是太囂張了,不可以讓他予取予求。」凶一頓為何會有效?原因就在於:在上述孩子大腦當機的狀態下,用一個更強烈的刺激重建孩子的目標;當下或許可以有效壓制,但也有可能產生幾個更嚴重的問題。
●NG2不傾聽型:這有什麼好生氣的?不過是一點小事!
很多時候,大人認為的小事,是孩子的大事!當孩子哭鬧一兩次,父母還能理性溝通,但如果是習慣性哭鬧,再有耐心的父母都會受不了,這其實是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的狀況。
「失去耐心傾聽」我覺得不算嚴重,我常在第一現場觀察到最糟糕的狀況是「父母經常做了火上加油的教養!」例如:失去耐心後對著正在哭鬧的孩子說「這有什麼關係」「這樣也要哭」「你真的很愛哭耶」,這些沒有同理的話千萬不能在當下輕易說出口,因為孩子的心裡會覺得:「你看,你就是不懂我在氣什麼,你就是不懂我在哭什麼,所以我要哭得更大聲,才能讓你知道我覺得這件事有多重要。」
●NG3情緒勒索型你再給我生氣,我就不愛你了!
這類型的說法通常即是陷入一種情緒勒索,以親子間的親密關係當賭注,希望孩子可以達到期望行為,這不但不能改變孩子的情緒,反而會帶來許多壞處。例如:孩子在情緒來的當下,可能缺乏安全感,在聽到照顧者拿愛與親密當籌碼後,情緒反而變得更急、更進退兩難,因為孩子希望他的情緒有出口,同時,他的避風港也不會消失,但卻被逼著面對二擇一的窘境,這會造成心理發展過程中嚴重的矛盾與衝突。
●NG4翻舊帳型:你上次也不聽話,每次都愛生氣!
跟孩子講道理時,一定要記得就事論事,否則就會失去教養的焦點。
例如:孩子不收玩具,父母請他立刻收拾,很多孩子就會生氣,這時我們可能會回應:「每次都不收,到底是誰教你這種壞習慣?」孩子會接著答:「哪有每次?我上次就有收!」結果父母又回:「上次還不是看電視看到忘我,哪裡有收?」親子間就開始針鋒相對了,早已失去當初教育的重點。
這種翻舊帳的話語,除了讓孩子無法明白你到底要教什麼之外,也會常常讓他們很不服氣,更想挑戰父母的權威。除了別不知不覺轉移焦點外,當孩子轉移話題時,一定要理性及淡定的再次告知目標,以溝通取代發飆的教養,才能漸漸的遠離每天都在「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