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故作姿態表示身份、矯揉造作,我們稱呼他是匠氣過多。另一個人返璞歸真、毫無架勢,我們現代人則欣賞如此的真摯本質。
“身份”是害人不淺的東西。它帶來了自我哄抬以後的偉大假象,讓個人自我迷惑而他人誤信外表。
我看過許多企業家或政治家,在打拼時期平易近人、實事求是、保有戰戰兢兢、謙虛客氣的創業精神。但成功之後(有時候只是自以爲成功的半調子),他們發現自己主掌了好大的權力及社會名望,忽然間瞭解周圍的人期盼他呼風喚雨。圍在身邊吸收好處的朋友也天天眾星拱月般地保護他這資源,於是他逐漸水漲船高,出將入相。
虛名之苦
匠氣通常在這個時候出現。它包括了三個現象:
1.首先將自己精心包裝,以符合大眾認為的形象
(不只是衣著光鮮,我指的是Body Language 與 Behavior開始不自然了。其中最有意思的,大概就是忽然改變發言習性,開始故意慢慢講話,每次都必須將自己裝扮為一字一句鏘然有聲、威嚴無比。為了讓大家繼續稱贊He is so smart, 而不得不繼續24/7 smart)。
2.再借用各種抬高身價的方法粉飾化裝
(不只是說有所化妝,而是指開始提高身價,不再吃夜市,不能再與老友相聚,只選擇與同等高貴身份的人做朋友。嘴邊隨時將名貴紅酒琅琅上口,沒時間陪家人孩子但有時間拜見張忠謀郭台銘……。)
3.萬一退步了,絕對不能承認而要刻意偽裝以維持格局
(明明失敗或退步了,卻無法坦然承認。“神”已不再是“神”,還困獸猶鬥,生活在拼老命維持微薄虛假聲望的苦勞中,這就是生活在泡沫裏的寫照, living in the bubble)。
這些都是十分辛苦的心態與生活方式, 造成成功者自己不快樂的負擔。
本質之樂
相反的,有更多非常快樂的人,他們絕少受縛於身份的囚籠,始終能保有純真的親和力。這種維持本質本性的生活,和成敗貴賤確實沒有太大關係。
其實每個成功者或多或少都保有這種珍貴本性,就看他是否能看透社會及群眾加諸於身的假象。誰都知道熟悉的路邊攤有最好吃的陽春麵加切小菜,至少遠勝於推廣業務時酒酣耳熱的山珍海味。誰都知道老同學的聊天,遠勝於名流相聚的場面話。誰也都知道同甘共苦的夥伴,遠勝於圍繞身邊憑藉你資源生活的跟隨者。誰都希望能無所顧慮地生活。
成功後選擇匠氣僞裝還是本質真情?
有位上市過兩次,廣受大家尊敬的矽谷創業家朋友,看過我一本書 “用快樂投資人生” 後告訴我,他過去很不快樂。以前他期盼成功上市會帶給他最終的快樂,結果卻發現,他所得到的只是短暫的興奮與刺激,“that’s all and nothing more, 不過如此不過爾爾”。普通人如是說,會被認為是酸葡萄心理, 由他口中說出可就真情多了.
我們自幼追求成功, 總以為成功之後, 比較容易得到快樂。這句話沒什麼大錯,只是有另外一半的話沒聽見。那就是:“成功是有代價的”。
這個代價,當你騰雲駕霧時不會感覺到, 反而為了維持偉大社會形象而不斷繼續多拿、多累積、多在乎,這時候才是真正的辛苦(打拼的日子,多的是樂趣,不是辛苦)。
有一天,為了家庭問題,或為了健康問題,或經歷了什麼大災難、大困局而看穿人間遊戲不過如此時, 你忽然又可以體會本質的可愛。
匠氣來自永遠對自己的不滿足,始終要有另一副對外完美的面具,以超人的物質或風光來威風八面。
本質的保有則源自於對一切感激, 不管多少大小富貧, 感謝自己擁有的一切。朋友,您現在對自己覺得如何呢?
有一位非常有個性的作家,文辭犀利,也以高道德標準評論國家社會、批上斷下,表示其敢言之勇及論調之高,掀起輿論爭相轉載驚為天人。
這是吾等敬佩也愛讀的東西,但我很淺薄地想到,這位作家、言論家如此建立了高人一等的論調,也受到了大眾的愛戴,生活會不會很辛苦?會不會因此而用自己建立的高標準生活?果真如此,會不會又變成另一位需要以匠氣包裝維持形象的偉人?
以本質生活最為快樂!到了一個許多新朋友的地方,講了很多土里土氣或水準平平的真心話之後仍然怡然自得。
不怕別人衡量你,不在乎旁人稱你輕重,不需要用批評別人來提高自己或講述他人之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高尚,這才是最令人羨慕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