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次次作為自己的哥倫布,發現一塊塊新大陸,
每一回嘗試,都源自內心對更廣闊世界的追求與渴望。
我很幸運,因為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主導大多數家長意志的社會,我中學六年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讀書,對我來說從沒成為過負擔。然而,中學時代的我並不滿足當一個傳統優等生。光把書讀好,實在有些乏味。我青春期最大的「叛逆」,可以算是想方設法到校園外更廣闊的天地去找「好玩的事」做吧。
「好玩的事」,不是打網遊讀武俠(其實我特別欣賞熱愛武俠小說的人。在我看來,沉浸於傳奇的武俠世界是一件很「文青」的浪漫事)。對我來說,「好玩的事」,是經由參加不同活動和比賽,走出我的學校和城市,去結交優秀同齡人、探索不一樣的世界。所以,我這「好玩事」,不只是消遣。
當時,除了校內各種學生社團(文學社、廣播站、英語社、合唱隊等)和各類學科競賽,我的學校並沒有北京上海頂尖中學的豐富課外活動平台。而我偏偏是不安現狀、樂於揮霍青春的人。面對選擇尚不多的課外活動,每天早早把課業完成之後,我總有些不滿足感,想讓生活變得更充實而有意義。可以說從那時起,我就有意識的經由學習以外的活動,拓展視野、鍛鍊能力了。人生就這麼一次六年的中學時光,要「瀟灑走一回」。幾十年後回憶起的中學時代如果全是習題和考卷,那該多麼可悲。
假日裡,我開始積極在網路和報紙上尋覓「好玩的事」做。最經常瀏覽的網站,莫過於中國課外活動開展得最如火如荼的幾所高中主頁了:北京四中、人大(人民大學)附中、上外(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和復旦附中。
第一次重大發現,是高一時從上外附中網站看到了「模擬聯合國」這個詞,簡稱「模聯」(Model United Nations)。那所名校的幾個同學參加了北京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主辦的「模擬聯合國大會」。他們扮演各國外交官,在聯合國的不同委員會裡(安理會、經社理事會、教科文組織等),就各種國際熱點問題以聯合國的議事規則展開辯論,經由發起動議、撰寫決議草案和投票表決等方式,為自己代表的國家爭取利益,推動議題進展。
對於一個十六歲的少年來說,「模擬聯合國」簡直酷得不能再酷,任何同「聯合國」沾上邊的東西都應該是「高大上」的「好玩事」。當時的想法只有一個:我也要參加模擬聯合國活動。
那時,我們學校壓根沒人知道什麼是「模擬聯合國」,更別提任何參加機會了。
Nothing is impossible. 只要想爭取,就會有可能。
第一步,是搜索當時都有哪些模聯即將召開。我在百度輸入了模擬聯合國大會這個關鍵詞。
很快,像尋到寶似的,我找到了「二○○七年復旦大學國際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的活動主頁。
第二步,瀏覽官網,五分鐘內了解活動資訊和報名條件: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模聯活動之一,參會者數百人,復旦全程主辦──OK,這是響噹噹硬邦邦的「高大上」活動,一定菁英齊聚,值得參與。
二○○七年二月四號到六號在復旦大學舉行──OK,那是高一下學期的開始,三天時間不至於影響學業。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協會和模擬聯合國協會主辦──OK,找到關鍵聯絡人。
已有四十多所中國重點高中獲邀參加,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到哈爾濱西安成都等城市的優秀中學在列,每所參會中學的人數和代表國家也都公布了。不接受個人報名──Alright,情況略有不妙。組委會已經發出參會邀請一段時間了,而我們學校暫時無緣。
彼時是二○○六年十二月底,距離大會開幕還有不到兩個月。我準備搏一把,為我們學校和自己爭取到參會資格。我的行動計畫,由兩部分組成:
1.取得學校領導的支持。
2.同學校領導一起致信復旦模聯組委會,爭取名額。
第二天,我帶著自己整理的「什麼是模擬聯合國?」的一頁文件,分別敲開了負責學生活動的副校長和教務處主任辦公室的門。我從「掃盲」開始,用五分鐘時間闡述了我理解的模聯和它的神奇之處。我還介紹了復旦模聯大會,表達了我希望學校組隊參會的願望。
副校長和教務處主任被我的熱誠打動了。開明的他們也確實體會到了模聯的意義與價值。
短短半小時內,我接連取得了兩位「關鍵人物」的支持──聯繫復旦,爭取參會! 最令我感動的是,副校長給予了我充分的信任,竟讓我修改他草擬的申請參會郵件。我們的郵件發到了復旦大學組委會。
復旦方很快給副校長辦公室打來了電話:「廈門外國語學校是福建省最出色的高中之一。謝謝你們對復旦模聯的支持。我們討論後決定邀請五位廈外高中生參加,代表孟加拉和巴拉圭參與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bly)和經社理事會(ECOSOC)兩個會場。」
從發現模聯、與校領導約談,到「秒獲」復旦模聯的參賽資格,只過去了不到四十八小時。
這得歸功於廈外的實力與名聲,當然還有校領導當機立斷的魄力。當時,我還沒時間去考慮這次行動的「歷史意義」──廈外人第一次接觸模擬聯合國,並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如今的廈外模聯隊,在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高校模聯大會和美國常春藤大學模聯活動中叱咤風雲,捧回了一個個「最佳代表獎」,竟還數次力壓外交學院這樣實力雄厚的大學代表隊。
拿到復旦模聯參會資格後,我領頭火速建立了廈外模擬聯合國協會,並和老師一起選拔出其他四名參會學生。一切都是從○到一。沒有任何備戰資料,我一次次「cold call」(直接致電)南京外國語學校、杭州外國語學校的朋友,再經由他們借到了寶貴的模聯指導手冊。整個寒假,我們幾個同學積極備戰,把議題背景以及孟加拉和巴拉圭的外交政策都研究得滾瓜爛熟。
那次復旦模聯大會,我們代表著兩個小國,讓會場所有人都記住了「廈外」這個名字。為孟加拉的「利益」唇槍舌劍不眠不休三天後,我獲得了「主席團特別代表獎」。憑著復旦模聯的「一戰成名」,我和模聯協會的元老們又為廈外爭取到了外交學院和北京大學模聯大會的參加資格。我很欣喜自己能將網站上的發現,轉化成廈外開展得最風生水起的課外活動。
就是這股四處尋覓「好玩事」的勁,讓我擁有了一段無比豐富而立體的高中生活。
高一暑假,經由CCTV科教頻道網站,我看到「行知之旅──蒙古恐龍墳場與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科考大行動」正在全國海選四名青年科考隊員。我經由網上申請、電話面試、北京現場答辯和圓明園定向越野等四項考驗,從兩千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入選科考隊的最小成員,跟著北京自然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和馮侖、王小丫等大咖,在茫茫戈壁和貝加爾湖畔的祕境完成了永生難忘的兩周科考。
高二下學期,經由網路,我發現了美國青年政治家夏令學院(簡稱JSA)這個在美國頗具影響力的活動。雖然JSA是全美傑出高中生的盛會,可我不信邪,三兩下完成了申請,並成為那屆夏季學院裡唯一的非美國籍學生。
高三上學期,我經由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網站,找到「改變世界者──吉爾福德論壇/倫敦青年峰會」(The Global Changemakers Program–Guilford Forum & London Summit)正在全世界選拔五十名(中國大陸兩名)青年代表,給予全額獎學金贊助參會,表現出色的將進一步代表全球青年出席當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雖然發現這個「好玩的事」時距離申請截止日只有不到一天,我還是毫不猶豫遞交了申請,最後成功和北師大實驗中學的一名女生一起被選為中國代表,參加論壇。
中學幾年裡,我一次次作為自己的哥倫布,發現了一塊塊「新大陸」。每一回嘗試,都源自內心對更廣闊世界的追求與渴望。
不能因為生活在資源和平台有限的二線城市就安於現狀,不思探索。相反,正是因為沒有北京上海那樣優厚的環境,「小地方」的我們才更應該給自己加一股強大的驅動力去發現和把握機會。大城市的同齡人能做到的,智商情商都不低的我們也必須能。資源可以缺,心氣不能滅。
相信自己,勤於追求。不局限於從一到N,而是要用探索的目光尋求從○到一的開拓。這種探索與開拓的習慣,不僅助我成為福建第一個直接被耶魯大學錄取的高中生,也將我的視野從最初的「二進位」升級為「十進位」,並為向更高的進制邁進儲備了豐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