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失敗都是重要資訊的寶庫,能夠教導我們必要的教訓,並讓我們更強大。
主圖來源:達志
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聽Kelly Clarkson 的這首 Stronger (What Doesn't Kill You),可想而知,一定有遇到了挑戰。而最近在《哈佛魔術師的人心解密七法則》中又看到了同一段話。原來是出自尼采所說:「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這本書的確為我帶來不少知識的衝擊,但針對跟商業、創業相關的段落特別吸引我。
投資人朗.康威常被稱為「矽谷教父」,自從九○年代初期以來,康威投資了上千家網路公司,僅舉數例,Groupon、Dropbox、Airbnb等品牌都具有超過十億美元的市值,而康威身為早期投資人,他從「所有的」公司都獲得非常豐厚的報酬;然而,很少人看到康威的失敗機率也很高。
事實上,他的失敗是來自於內建在他商業計畫中的策略—「撒網式」投資,他會對大量剛成立的新創公司投注五萬至二十萬美元(約150萬~600萬台幣)的種子資金,目前他每週投資一家,速率相當驚人,也就是一年五十二家公司,有許多公司都視康威為救星;但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投資是失敗的,完完全全血本無歸;另外三分之一打平;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成功,當中又只有極少數是大賺特賺。
正如優秀的魔術師一樣,康威知道,當涉及推銷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觀眾沒看到的,和他們看到的同等重要。
這段似乎也可以套用至之前待過半年的手遊母公司、現在的出版業公司,前者也是透過商務到處去簽遊戲回來,可能一個半月後就要推出新遊戲;後者也是一個月要出一定量的書,一年下來總會出現幾支可以撐起一家公司的幾款遊戲、或是可以cover其它書的幾本大作。
像我之前翻譯過的《秘密》系列作品,光是《秘密》這本突破100萬冊,在最近不算太景氣的紙本書市場算很難得,而且在還沒身為行銷企劃前,在外圍的我,會覺得當年的行銷企劃部真的蠻厲害的,可以把這本第一輪沒有任何出版社要出的書,推到了一定的市佔。進來後,才知道,這也是要推到一定量的書,才得以出現像這樣的當紅炸子雞。
而之前在手遊母公司待過半年間接得知,有時一款遊戲的簽約金是幾億,行銷費又是個幾千萬,公司一百多人,有時資金沒到位,可能面臨下個月員工公司薪水就會發不出來。但因為過去董事長代表性的成功經驗,總是能在最後的時候贏得投資人、其他股東的神支援、補到資金。絲毫不受有的遊戲可能也會有兩年了還沒上線、還在燒錢之影響。
書中提到類似「失敗為成功之母」的概念,但寫的更務實點:
每一次失敗都是重要資訊的寶庫,能夠教導我們必要的教訓,並讓我們更強大。Uber的投資人股神巴菲特也同意這點,他曾表示:「我經常覺得,研究商業失敗要比研究成功能夠學到更多。在我的事業中,我們試著研究人們在哪裡迷失、為什麼事情不盡人意。」
為什麼許多創投專家不願投資一家創辦人未曾經歷失敗的企業,此即原因所在,極有可能那家公司的創辦人完全不理解「自己不知道什麼」,更別提他「為什麼不知道」,以及如何去弄清楚為什麼。
這些在在顯示,身為創作者,我們必須感謝失敗的價值,即使當我們在編排成功的假象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曾說:
「失敗帶走了一切非本質的東西,我不再偽裝成不是自己的自己,我開始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去完成我覺得唯一重要的事。如果我在其他方面有所成就,我大概永遠不會擁有那股決心、毅力,進而在我認為所歸屬的領域有所建樹。我被『解放』了,因為最擔心的事都已經發生了……我跌落谷底,在堅硬的岩石上,我重建人生。」
這一段讓我想到之前公司代理的一套源自於中國易經的測驗,後來引起不少中國創業家的興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經濟發展快,有些人賺錢相對容易,但其實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做對了什麼,以致於有時很難複複製或是傳承,間接導致可能的失敗,所以他們才會想要了解適合自己本質的創造財富的路徑是什麼,以了解成功與失敗方程式。
關鍵轉折
書裡也提到前陣子流行的Pivot(軸轉)。企業的關鍵轉折,也是將公司資源從事業的沉淪區轉向較少被注意、比較有潛力的區塊,永遠不要顯示真正驅動這轉變背後的無能為力,要讓轉折看來無縫接軌、操之在我,而且是有意為之的。
商業歷史上充斥著成功的例子:挨家挨戶推銷書籍的人,轉為銷售美容用品,最後成立了雅芳化妝品公司;威廉.瑞格理二世經營的蘇打粉公司附贈口香糖做為超值贈品,但後來他們知道,消費者購買蘇打粉是為了得到口香糖,所以瑞格理二世聰明地將公司轉向為口香糖事業;矽谷的公司也是如此,在那裡,關鍵轉折基本上已是公司營運的標準流程。
其實從一開始和先生創立公司至現在加入斜槓青年一族,也是很多階段的關鍵轉折。有一度其實不太適應這樣的軸轉,總覺得做一個項目就是要從頭到底做,不太能妥協於每過一段時間就要來一次大轉折。但後來漸能理解,每一次的轉折都是要為我加添破繭而出時的力道。
另外作者也是電影《出神入化》的首席魔術顧問,很巧地我近期在電視就看到2次《出神入化2》,其中一次還是在跨年時看到,而電影的情節就有一幕是劇中的四騎士在英國倫敦倒數跨年時將故事推到高峰。
正如電影《出神入化》的宣傳標語「看得越近,看得越少」一樣,他們非常清楚這一點。這是因為,你越用力凝視某物,你越會漏看聚光燈的周圍,其實秘密活動就在那裡發生。
魔術師使用各種技巧引導人們的想法及決定,結果導向一個預定的選擇,但是只有當觀眾相信他們控制那結果,才會達到魔術師預料中的結果。換句話說,魔術師的目標是去說服他的自願來賓,讓他們認為擁有「選擇的自由」,只不過,其實他們並沒有自由。
書的最後作者整理了幾點注意事項、把虛擬魔杖傳給我們,列出2個我覺得跟眼前工作切身相關的:
.著手進行改變:
魔術師總是在進化,他們運用最新科技,利用當今驅勢在大眾之前保持領先。請記住,今日現況是明日的歷史,因此,你將如何調整以迎合未來?新的想法、新技巧,以及新的方向,是魔術的要素。
.跨界整合:
結束當你成立一個新事業,或開始新的計畫案,請思考整合想法帶來的好處。直到我融合了魔術與填字遊戲,我才發現自己在魔術界的聲音。你該如何橫跨哪些技巧和興趣的領域,幫助你推動事業呢?
作者鄺大衛在TED的一場演講讓我驚艷,他將魔術和填字遊戲這兩個跨界領域神奇的整合,幾乎把他在書裡講的人心解密七法則濃縮在兩個最書呆的嗜好碰面──神奇的效果這段影片中。
結合最近流行的斜槓青年、刻意練習,期許有一天你我都能充分利用魔術的力量!
王莉莉shila - 啟動你的夢想吸引力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ilywangsh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