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想過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

想過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

我們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或填飽肚子,而是把自己擅長的事、喜愛的事,甚至生活型態本身轉變為事業內容。

(作者: 本田直之、四角大輔)

 

我和阿直哥都曾經希望把「自己想做的事」當成生活的中心,不希望被公司與場所束縛。這樣的我們,是如何實現目前這種生活型態的呢?

 

「想過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這個強烈的渴望,是一切的開端。

 

譬如阿直哥曾有「住在夏威夷海灘」的願望,我則夢想著「住在紐西蘭釣場(湖畔)」。

 

我們首先考慮一個問題:如何兼顧自己的理想與「工作」這個現實?

 

因為,我們雖然確定了各自嚮住的地方,在當地卻沒有想做的工作。

 

於是,我們絞盡腦汁思考如何一邊在喜歡的地方生活,一邊從事喜歡的工作,並持續摸索,嘗試許多創意,次數多到我們幾乎快投降了。

 

最後,我們找到的答案是:習得高度的移動素養,將幫助自己行動的能力(機動性)提升到極限。

 

所謂的移動素養,指的就是「把行動科技當成武器的能力」。

 

我們很早就發現,想要隨時、隨地、與任何人在一起都能工作,熟練使用「數位裝置×網路(=行動科技)」就是不可或缺的技巧。

 

所以,我和阿直哥當時就徹底研究開始突飛猛進的智慧手機所帶動的行動科技。

 

我們毫不猶豫地將金錢與時間投入行動科技領域,比任何人都早一步購買新產品,並因此受到教訓,或是取得優勢。

 

在反覆的實驗中,兩人總是互相鼓勵,持續交換各種體驗及資訊,從中建構我們獨特的移動型態。

 

我們花了好幾年,一點一滴持續累積摸索出來的經驗,終於實現旅行一般的工作與生活。

 

最後回過神來才發現,工作已經成為我們「打從心底享受、最喜愛的事情」。

 

我這幾年的行程安排,多半採取紐西蘭六個月、日本三個月、其他國家三個月的模式。比方說二○一六年,我總共造訪了十九個國家、二十七座城市,這一年的工作與生活,正可謂名副其實的旅行。

 

提升幫助自己行動的能力,也就是機動性,可以讓我們找回「自己的人生」,實現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們這時才首度獲得令人感到解放、更高度的自由,而這才是「波希米亞人」這幾個字原本的意義。比起兩地生活時代、現代游牧族時代,這也是更高層次、更壓倒性的自由。

 

我們工作不只是為了賺錢或填飽肚子,而是把自己擅長的事、喜愛的事,甚至生活型態本身轉變為事業內容。

 

曾經是上班族的我們,十年前也無法想像自己可以過著「藝術家」一般的生活。

 

而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透過這種方式累積的移動素養,才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存活下去必需的生存技能。

 

「行動的波希米亞人」中的「行動的」,英文是「mobile」。不過,「行動的」只是「mobile」的眾多涵義之一,另一個涵義不用說,指的就是行動科技。

 

如果沒有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也沒有網路,我只是一名住在紐西蘭的釣魚愛好者,阿直哥也不過是個住在夏威夷的衝浪客吧?

 

「波希米亞人」的語源是「(用來指稱像吉普賽人或流浪者一樣)活得放蕩不羈的人」。

 

而我為其加上如下的解釋:「不過分被古老習俗拘束,可以自由發想,擁有創造性思考的人」,或是「不隨波逐流,能夠遵循自己的想法與信念生活的人」。

 

在此我想再一次強調:

 

行動的波希米亞人這種生活方式,簡單歸納起來就是「盡可能延長保有自我的時間的一種方法」,也是「將工作、表現、生活品質提升到極限的思維模式」。

 

歐美也好,亞洲也罷,工作方式都因為行動科技的進步而變得更多元。愈來愈多人從大都市搬到小城市,或是從市中心搬到自然環境資源豐富的地方居住。這樣的轉變,將不斷帶來全新的生活與工作型態。

 

我們終於逐漸進入一個新時代,必須全方位且認真地重新檢視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如果總是受限於不必要的常識與成見,絕對無法展開新的挑戰。

 

將自己的人生依照「工作∕生活∕興趣」來「分門別類」這件事情本身,或許就快要失去意義。

 

從睜開眼睛到上床睡覺為止的所有時間,就快要可以盡情運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而我們就站在這個未來的入口。

 

我強烈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像「藝術家」一般地工作,根據自己的意志控制時間,讓人生的所有時間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把自己本身當成內容來展現。

 

現在正是挑戰這種刺激生活方式的分歧點,所以我和阿直哥才寫下這本書。

 

我們在失敗與成功、痛苦與感動之間來來回回,才終於稍微往前走了幾步。所以,我們希望以過來人的身分陪伴在你身旁,盡可能透過親身經歷來解說實現這種生活的方法與步驟。

 

希望藉由這本書,能喚醒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提點

 

行動的波希米亞人就是「盡可能延長保有自我的時間的方法」, 也是「將工作、表現、生活品質提升到極限的思維模式」。

延伸閱讀

工作 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工作 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2018-01-12

你曾追尋過工作的意義嗎?
你曾追尋過工作的意義嗎?

2018-01-10

如果連選工作都要聽別人意見,那你究竟是在為誰而活?
如果連選工作都要聽別人意見,那你究竟是在為誰而活?

2018-01-08

團隊成員工作不力,讓我常常背黑鍋,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團隊成員工作不力,讓我常常背黑鍋,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2018-01-05

建立工作規律,就是效率管理的最好策略
建立工作規律,就是效率管理的最好策略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