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宇宙只是一種幻象 世界是意識的投影

宇宙只是一種幻象 世界是意識的投影

林文欣

教育

2017-12-07 14:07

《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物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有越來越多的著名學者表示,我們的宇宙只是一種假像的投影,而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都只是模擬電腦程序所創造出來的。簡單來說,我們或許是生活在科幻電影《駭客任務》相同情節的世界裡。

 

英國皇家學會前任主席,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馬丁•瑞斯(Martin Rees, Baron Rees of Ludlow)就曾說:人類只是模擬生命。

 

在2003年,英國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及未來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在其論文《我們活在電腦模擬中?》中,就認為有可能是遙遠未來的人類或是某種高維度生物創建了這個電腦模擬,而我們是活在這個龐大電腦網路的模擬世界中。

 

他的觀點受到許多物理學家的認可,連來自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及著名弦理論領軍人物的物理學家布萊恩•格林(Brian Greene)也都認同的說:生命並非像我們舊有的那種認知。

 

國外媒體報導,2016年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技術大會Code Conference上,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就宣稱:人類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不及十億分之一。

 

馬里蘭大學的物理學家詹姆斯•蓋茨(James Gates)說:「在研究中,我就奇怪,怎會經常接觸到一種讓瀏覽器正常運行的錯誤校正碼?這使我突然聯想到,我們有可能是活在電腦的模擬世界裡。」

 

當然,想要證明宇宙就是一部巨大計算機可並不容易,而我們對待周圍的事物也不必過於想當然,因爲它也許只是我們大腦裡模擬出來的虛擬程序。不過,這幾年以來,隨著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無論在科幻小說中還是在科學界,還是都有相當多的人支持這種想像。

 

那麼在科學領域中,是否可以找到幾許蛛絲馬跡的研究理論呢?答案是:可以的。

 

電腦模擬系統有兩個重要組成,分別是儲存資訊碼的數據庫及播放影片的電腦螢幕,而這兩個部分都可以在物理理論當中找到存在的證據:

 

第一部分是儲存資訊碼的數據庫,物理理論稱為反物質世界。

 

第二部份是播放影片的電腦螢幕,物理理論稱為全像宇宙投影。

 

1924年11月,法國的德布羅意發表了他的博士論文,論文題目是《量子理論的研究》,主要論點只有一點:「任何物質都同時具備波動和粒子的性質,意思是具有粒子特性的電子、中子及質子也可以具有能量形式的波。」

 

後來在1927年,美國的戴維森( Clinton Davisson)和革末(Lester Germer )及英國的G.P.湯姆森(George P. Thomson)通過電子衍射實驗各自證實了具有粒子特性的電子確實具有波動性。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桂冠就授予德布羅意,這是諾貝爾獎有史以來第一個憑藉博士論文就直接獲得最高榮譽的例子。

 

德布羅意的波粒二元性,讓人類終於認識到:所有的物質,不管是光還是電子、中子及質子,都有二個身份,既是看的見的粒子,也是看不見的能量形式的波。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證實了宇宙存在兩個空間,一個是我們這個現實(物質)世界,是由所有看的見的粒子所組成的,但這些粒子的背後,却又是一種存在於另一個空間的能量形式的波。

 

而那個我們看不見的另一空間,有可能是儲存著宇宙所有以能量形式存在的萬事萬物,而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它的投影而已。這也難怪電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其實早在1905年,愛因斯坦就提出補充「能量不滅定理」的著名質能方程式E=mc²,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物質),而c則表示光速。

 

質能方程式說明了「物質就是能量」,也就是說,物質和能量就是同一個東西,是同一個東西的兩種內外表述,所有看得見的外在物質都是由一種看不見的內在能量形式所組成的,但是物質會被產生也會被消滅,而能量永遠不會消失,只是轉換成不同的形式。

 

因此物質的本質是能量,能量的載體是物質。譬如我們吃牛排,牛肉經過消化後就變成人體營養素,牛肉這種物質雖然被消化光不見了,但是牛肉原本的能量並沒消失,只是轉換成另一種能量形式的人體營養素。

 

依據能量不滅定理,我們吃完食物後,該食物的物質性就被消滅,但是它原本的能量是不會消失的,而是變成我們身體的一部份。

 

後來在1928年,26歲的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發表了「反電子」的研究報告,並於1932年,由美國科學家卡爾•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在他的實驗室撞見質量與普通電子相當,但却帶相反電荷的「反電子」,這個發現不僅印證狄拉克的學說,同時也打開通向神秘「反物質世界」的大門。

 

1955年發現了反質子,1956年反中子也在同一加速器誕生。很顯然在另一空間還有一個反物質所建構的「鏡像宇宙」,而這個鏡像宇宙的反物質世界跟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是在做不停息的資訊交換。

 

像最近最熱門的「弦理論」就認為宇宙是十一維空間。在宇宙大爆炸後分裂成我們所處的四維(長寬高+時間)物質世界和另外一個空間的六維反物質世界,四維迅速擴張,六維極度縮小到我們看不到。除了這十維空間外,還有一維是近來話題不斷的「平行宇宙」。

 

當你了解完量子力學的整個發展史後,你會發現,不管是德布羅意的波粒二元性及狄拉克的反物質世界,還是弦理論的六維空間及平行宇宙,都是在證明另一空間的存在。

 

宇宙的基本要素是物質、能量及資訊。物質是一種投影,只有能量才是真實存在,但能量只是一種模糊形式,只有深藏在能量內層的資訊碼,才能真實表達這個能量的全部面貌。

 

宇宙如果沒有資訊這個元素,宇宙將會變成一團雲霧,變成一個沒有形狀及不固定的宇宙,所以宇宙的核心就是資訊。物理學所謂的量子糾纏,就是物質世界的真實粒子與反物質世界的虛擬粒子在傳達資訊,然後就產生萬事萬物,也就是我們這個物質世界。

 

最新物理學也漸漸發現:「當通過“資訊才是宇宙最基本的元素”的這個全新視角去看待宇宙時,就能使今天物理學界所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發明黑洞一詞的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就說:「萬物源自比特(It from Bit)」,也就是「任何事物的任何粒子及任何力場,甚至時空連續統本身」都是源自於資訊。因此,整個宇宙可以被看作是一台巨大的計算機。

 

接著來談第二部分的全像宇宙投影。

 

在20世紀70年代,物理學家對黑洞的熱力學現象發生了許多質疑,他們認爲如果被黑洞吞噬的物體,連它所携帶的「資訊」都永遠消失,那就違反量子力學的資訊不滅定理,也就是所謂的「黑洞資訊駁論」。

 

同時,黑洞吞噬物體並讓自身質量增加後,如果它的熵值沒有相對應增加,那就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後來,經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霍金蒸發及射綫」理論後,最終才確定另一空間裡的二維資訊碼是永遠不會消失的。簡單的說:當物體進入黑洞時,物體(投影的三維)會被摧毀,但是物體的二維資訊碼,還是永遠存在,而且是散落在黑洞的四周。

 

這個現象說明:我們的物質世界,實際上只是從「高維度空間」的「宇宙數據庫」裡的「二維資訊碼」投影到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幅「三維全像圖」而已,而大腦只是一部全像宇宙投影的接收螢幕,這個理論就稱爲「全像宇宙投影」。

 

這個宇宙數據庫裡面是存放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所有能量形式的二維資訊碼,然後經過量子糾纏,將我們的三維影像投影在大腦(電腦螢幕)上,而且這個大型宇宙數據庫是屬於全像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根源,它儲存了包括過去所有存在的基本粒子,是一切物體的二維資訊碼(能量形式)的所有可能組合與紀錄。

 

英國物理學家大衛•玻姆就認為:宇宙的物質是假像不存在的,我們的思維是遙遠地方的全像宇宙投影,我們的世界不是物質的,而是資訊的,我們感受到的宇宙,其實是外界的投影資訊。

 

現今被認為最接近終極理論及被稱為當今愛因斯坦的巴西物理學家朱利安•馬達西納,於1997年所提出的物理模型結果就顯示:我們的宇宙有可能是一幅全像影像,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及所感知到的一切,其實都是一種立體投影。

 

最後歸納以上這些物理理論,說明了幾項重點:

 

1、生命確實是存在,只是以一種我們不知道的能量形式存在於另一空間。

2、也證實了神學與哲學所說的靈魂永生不滅及造物主的存在。

3、生命也是一種計算過程,一種不斷與另一空間的數據處理過程。

4、既然人類可以電腦模擬宇宙,可以創造人工智慧,可以創造虛擬實境技術,那麼想不讓人懷疑這個宇宙是由一個高維度的智慧體所創造的,都有點難!

延伸閱讀

你的思維有多大多美 宇宙就有多大多美
你的思維有多大多美 宇宙就有多大多美

2017-09-15

人際關係良好,心靈就一定健康?
人際關係良好,心靈就一定健康?

2017-08-11

法律精英跨界資訊、電影  接手政府「雷區」 NCC主委詹婷怡:真心想做  全宇宙會一起幫你
法律精英跨界資訊、電影 接手政府「雷區」 NCC主委詹婷怡:真心想做 全宇宙會一起幫你

2016-08-25

心靈的疲憊 一定要消除
心靈的疲憊 一定要消除

2016-03-03

0050太貴買不下去,現在還有高CP值ETF可以撿?006208、0055...股魚7檔口袋名單「這檔淨值製造機啟動」
0050太貴買不下去,現在還有高CP值ETF可以撿?006208、0055...股魚7檔口袋名單「這檔淨值製造機啟動」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