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只有我們已經擁有的那些經歷,決定了下一步會怎麼做。所以很多時候,你只要記得一件事,那就是:去體驗不同的經歷。
在二十二歲的最後一天,幾個月前我從華頓商學院畢業,用文憑上「最高榮譽畢業」的標籤,安撫了年過半百的老媽,然後轉頭辭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我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還有一百五十萬元的年薪道別,回到上海,加入了「剛畢業就失業」俱樂部,開始了一天三餐都吃便當的新生活。創建一個叫作「連客」的網路平台,中間許多精彩劇情暫時略過。
在說一些自己的有趣故事前,我想借用大家(包括三十歲甚至四十歲以上的朋友)一點時間和一點平和的心態,分享過去一直沒說的一些話。
這世上總有些東西和人生理想一樣真實—學歷、工作、房、車、財富,以及愛。我們每個人都願意為這些欲望付出,無論付出的是汗水、鮮血,還是身體健康,又或是其他「你懂的」的東西。儘管我們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會主流認同,可能沒那麼戲劇化,但你和我、圖書館裡的學生和網咖中奮鬥的少年、職場杜拉拉和在夜店跳舞的小姐,在某種程度上都一樣,誰沒有為一個目標奮鬥過呢?誰沒有為了得到一樣東西而撕心裂肺的付出?誰沒有過那種拚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覺呢?我們最不缺勵志的故事,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付出領域的專家。
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跑得越快,就越無法考慮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奔跑。
當下以為的幸福,很多都是錯覺
日本名導北野武講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他說他沒出名前,想到有了錢一定要開跑車、吃高檔餐廳、跟女人們睡覺。可當他真正功成名就的時候,忽然發現開保時捷的感覺並沒有那麼好,因為他「看不到自己開保時捷的樣子」。於是他讓朋友開,自己坐計程車在後面跟著,還對司機說:「看,那是我的車。」
過去幾年裡我認識、深交、共事過的所有人,包括身邊一批又一批二十出頭,收入百萬的金融朋友、三十歲左右收入幾百萬的前輩朋友,以及經歷輝煌的已經不在乎收入的大老闆,還有我自己,告訴了我兩件事:
第一,頂級學校的文憑、頂級企業的工作、頂級收入、頂級的房、頂級的車、頂級的聲望,都無法滿足人類。
第二,無論是因為爸媽、因為運氣,還是靠奮鬥得到這些頂級的東西,人類都不會得到更多幸福。
接著北野武的故事說下去。想像一下:你今天騎在一台摩托車上,一個鄉下來的年輕人經過,說你的車好帥,你不會有任何滿足感。經過十幾年奮鬥後,你坐在一輛今天都叫不出型號的保時捷駕駛座上,一個路人經過,說你的車好帥,相信我,你也不會有任何滿足感。你不在乎,就像不在乎說你摩托車帥的人—因為你的視角一直在變。
每當我們考慮多年後的成就,總是習慣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和滿足感。今天的視角只是錯覺,卻讓你相信自己的目標是正確的,這是我們最容易跑錯方向的時候。
人類的需求很奇特。我們吃第一個麵包時的幸福感,和我們吃第一千個麵包時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後者還多一些。同樣的感覺適用於我們賺到的第一筆一萬元和第一筆一千萬元、第一輛十萬的車和第一輛一千萬的車、第一個女孩和第十個女人、第一個男孩和第十個男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在著名的馬斯洛五大需求中,從任意一個細分需求裡獲得的幸福感,都只有那麼多。
沒有標竿的時代
我想談以下這幾點:
第一,關於外界。外界帶給我們生活最大的影響是嫉妒和比較。
我們一直高估了嫉妒。舉個例子,沒有人嫉妒 Lady Gaga。Lady Gaga 應該比我們都更有名、更有錢、坐更好的車、住更大的房子,比我們更隨心所欲,也比我們更有才華。
但你不嫉妒她,對嗎?我們沒有人會嫉妒 Lady Gaga—因為她實在是太特異獨行了。她奇特得讓我們完全不能把自己跟她聯繫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她的名利和才華面前沒有自卑,也沒有嫉妒,更沒有仇恨。反而,我們會去思考,覺得她滿有趣的,很發人深省,不是嗎?
當你見到好事情發生在那個他或那個她身上,嫉妒的小火苗在心中撲哧撲哧的時候,不如把那個他(她)當成奇怪的 Lady Gaga 吧。因為這時候,我們就會懂得拋開個人的雜念,去思考別人的亮點。
至於比較,我們可以選擇努力向那個成績好的同學看齊,努力向那個年薪幾百萬的舊識看齊,努力向那個不斷得到提拔的同事看齊。
或者,我們也可以選擇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們一樣年輕的人。看上去十分有閱歷的愛黛兒,十九歲時出了張白金專輯《19》,二十一歲出了全球銷量一千兩百萬張的專輯《21》,拿了兩座葛萊美。她出生於一九八八年,眼神和心態卻似乎像中年人那樣淡定。
如果你喜歡實用一點的例子,那麼 iPhone 上用戶量最大的個人開發協力廠商流覽器、猛獁流覽器的開發者,是一個一九九二年出生的北京少年。如果你的視線中有世界舞台,那麼你會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經越來越接近你的年齡。
我們不需要去看齊,我們只需要去「看」,去看這個世界除了現在若干平方公尺的封閉空間以外,還有許多精彩的事正在發生。當你發現這世界的深度和廣度,就會發現自己跟身邊的那些同類人,根本沒什麼好比的。這個世界太大了,你不是自己的標竿,別人也不是,誰都不是你的標竿;這是一個沒有標竿的時代。
我們要做的是試著不去嫉妒,不去比較,更不要批判,而是試著去觀察、傾聽,然後思考、沉澱,讓所有外界資訊,在大腦裡經歷長時間的處理過程。
成功在於你用標籤做了什麼
第二,關於標籤。
「牛」是過去幾年在中國聽到比較多的形容詞。當我們被喜歡的人這樣稱讚時,總是會感到得意。
我用一個好朋友去年當著我的面,描述給我聽的話,來翻譯一下這個已經被用得和「帥哥」「美女」一樣通俗的詞。她說:「你想太多了。你只是有很多很牛的標籤—上海中學、華頓商學院、最高榮譽、黑石集團的全職錄用聘書、百萬年薪。至於你本身嘛,牛不牛就不好說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1「牛」和「帥哥」「美女」一樣,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2「牛」的一直都是那些標籤,那些改變了金融產業的企業、那些透過培養人才改變世界的學校,以及那些被定義為時尚的品牌。
如果你曾經或將來獲得了任何標籤,不管是高盛、中金、麥肯錫,還是北大、清華、常春藤,又或是 Gucci、Prada、Armani,有兩件事值得思考一下。
第一件事要提醒自己:
撕下這些標籤,我們可能還不能為世界五百大的客戶們創造等同於我們年薪的價值、還未能用知識改變世界,以及未能把某件名牌衣服穿出五位數價值的風範。
第二件事要看清自己:
這的確是一個人人都用標籤來識別對方的社會,但是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價值和身上的標籤沒有半點關係。成功不是你有什麼標籤,而是你用這些標籤做了什麼。
第三,關於天才。不要去考慮什麼天賦異稟,一切都來自經歷和渴望。
特別是這些年,當我認識一些全中國、甚至全美國最天才的年輕人以後,才發現哪有什麼天才。如果把他們的經歷一一說出來,大家肯定覺得他們完全是一群「苦逼」(編按:指為了夢想或更好的生活,選擇在身體或精神上過艱苦生活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很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並且很快樂的追求。
在人生這場巨大的角色扮演遊戲中
第四,關於時間。
時間是唯一的貨幣。你所擁有的財富很重要,可以用它來換很多東西。你所擁有的時間更重要,可以用它來換這世上的任何東西,包括財富、成就感、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們都清楚的、比財富更讓生命有價值的東西。
所以你要想清楚,到底要用時間來換取這世上無限可能中的哪些。打開你的視野,你將發現有太多經歷和體驗可以去換取。
第五,關於經歷。
經歷的英文叫什麼?如果你曾經玩過角色扮演遊戲(RPG),會知道有一個概念叫經驗值(EXP),全稱是 experience,這就是經歷的英文。
人生就是一場巨大的RPG,你扮演你自己。唯一升級的方法,就是不斷累積經驗值。
我們都了解那些故事,都懂那些道理,也看了那麼多勵志文,我們甚至都快知道為什麼賈伯斯會成為賈伯斯,但只有經歷才能讓我們真正把那些道理變成意識。那些改變我們一生的道理,不是別人教得會的。
即使你有最完美的理論,仍不大可能說服那些還沒有開過保時捷的人,讓他們懂得保時捷不是他們想要的;也不大可能說服那些還沒在投資銀行工作過的孩子,讓他們放棄投資銀行(更何況,對於那些熱愛金融的人來說,你的勸誡極有可能是錯的)。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只有我們已經擁有的那些經歷,決定了下一步會怎麼做。所以很多時候,你只要記得一件事,那就是:去體驗不同的經歷。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行動派
行動派是高黏著度的新生代學習型社群,以「學習、行動、分享達成夢想清單」的理念吸引了百萬年輕人參與夢想實踐。主力輸出「PhotoReading超速閱讀」「SuperWriter國際寫作課」等高品質的國際課程和精品讀物,打造幫助年輕人用行動實現夢想的學習平臺。
行動派社群是由兩個年輕女孩琦琦與婉萍,在廈門的一個辦公室,從幾個人開始,不斷的寫文章、辦分享會,一步步成長茁壯。「行動派DreamList」以有益有趣的內容、積極正能量的風格,分享人生夢想、學習方法、職場技能、時間管理、財務規畫等全方位的學習平台。目前累積粉絲量超一百萬,是目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學習型自媒體之一。
新浪微博:@行動派社群
微信公眾號:行動派DreamList
書名:你和夢想之間,只差一個行動
出版:方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