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月薪41K 在台北租屋 生活仍被錢追著跑

月薪41K 在台北租屋 生活仍被錢追著跑

2017-11-17 20:23

從王隆甫收入與支出的結構來看,居住與食物的費用占了將近一半的支出,而每月剩餘的收入只有三千多元,無法稱得上是財務安全,更不用說對未來的投資。

|走進深夜烘焙坊|

 

我和三十三歲,剛起床不久準備上班的麵包師傅王隆甫,在通化街一家標榜正宗台南意麵的小吃店坐下。星期二晚上六點半,街上的人潮因為陰雨而顯得稀稀落落,但麵店卻是人聲鼎沸坐無虛席,我們只能側身坐在騎樓另外擺設的座位區,眼前是馬路,身後則是來來去去的外帶客人。

 

我們點了一大一小兩碗意麵,一份燙青菜,一份粉肝,很快地擺了半桌。「別客氣,加菜。」我說。

 

會這麼說是有原因的。由於現在值大夜班,因此平常如果沒有特殊的事情,王隆甫的平日三餐除了早餐由公司供應之外,午餐基本上在睡夢中解決,晚餐則為了節省時間而外食。晚餐內容千篇一律:便利商店的便當加飲料,每餐控制在約一百元以內。但因為吃得晚,通常還會有公司的宵夜。因此,即使租屋處距離通化街這樣一個外食方便的地方不算太遠,到餐館或小吃攤好好吃一頓正餐,對王隆甫而言仍是難得的「小確幸」。

 

其實,我對他四萬元的收入卻生活拮据感到疑惑,這對一般上班族來說算是不錯的收入,但從王隆甫每月的收入與支出來看,我才瞭解原來四萬元也有可能成為月光族。

 

王隆甫目前的收入為41,000元(本薪35,000元,6,000元為每月的兼差所得),而他位於和平東路三段(原軍功路)的租屋處,每月房租9,000元,電費加上水費共1,300元,租屋成本便已經占去10,300元,將近收入的四分之一。其他的開銷方面,必要的行動電話、每天通勤的機車基本開銷共3,000元,加上要還的助學貸款5,000元,幾乎去掉收入的一半。

 

剩下的22,700元,扣掉每月控制在7,000元上下的餐飲支出,再加上5,000元孝親費,則剩下10,700元可以作為其他支用。如果扣掉每月撙節下來的娛樂費約2,000元和林林總總的個人用品,每月王隆甫就只剩下3,200 元可以作為儲蓄或彈性使用。以台北市平均每人每月的支出為27,216元來看,王隆甫的每月支出就差不多是在這個水準。

 

所以,王隆甫每月的娛樂活動就是看個電影,偶爾出門走走或看個展,就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了。

 

從王隆甫收入與支出的結構來看,居住與食物的費用占了將近一半的支出,而每月剩餘的收入只有三千多元,無法稱得上是財務安全,更不用說對未來的投資。如果王隆甫沒有兼6,000元的打工,生活將會更拮据。但即使薪水超過四萬元,仍過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王隆甫形容。

 

凌晨的台北市松山區,捷運兩旁的店家除了便利商店,整條街道空蕩蕩,偶爾劃過的車燈照亮早已拉下鐵門的店家,冷列的空氣則提醒現在已是十二月的入冬時節。

 

街道旁一家燈火通明的麵包店裡,此時正輕輕播放著周杰倫的歌曲,王隆甫和其他三位夥伴一同換上製作麵包專用的白色工作服,戴上口罩和工作帽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而他捲起袖子的手臂,則滿布著各種大大小小因工作而燙傷的疤痕。

 

「做這個工作不可能不受傷,早就習慣了。」面對我的驚訝神情,講起話來不疾不徐,話也不多的王隆甫輕描淡寫地一邊說著,一邊像是反射動作般進行他手邊的工作。只見他時而揉麵,時而將處理好的油亮麵團放入烤箱,接著察看另一部烤箱內的麵包,然後轉回身,看著發酵箱內的麵團發酵狀況。

 

連同王隆甫在內四個人,在不時飄來的麵包香與音樂聲中,偶爾休息一下喝杯咖啡,然後靜靜地從十二點工作到早上八點。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

 

雖然已經是獨當一面的麵包師傅,但王隆甫在麵包界的資歷卻只有三年,和同年齡的麵包師相比,年資差了一大截。如果不特別說明,很難想像三年前的他,還是一位資訊管理人員。

 

|22K的受害者|

 

雖然王隆甫念的是熱門科系,但畢業不久之後他便發現,實際的工作內容不但與他的認知出現落差,二〇〇八年開始延燒的全球金融風暴,更讓薪資普遍受到衝擊。王隆甫畢業前原本認為起薪可以在兩萬八到三萬,結果卻跌到只剩約兩萬五。

 

「我們這屆畢業後剛好碰到金融風暴,本來畢業前有說我們起薪可以有27、28K到三萬左右,但到我們畢業之後就掉了下來,次貸危機結束之後甚至還有22K的制度出現。所以根本就一直卡在那裡。」王隆甫回憶當年找工作時所看到的起薪水準。二〇〇八年台灣遭受金融風暴襲擊,該年度經濟成長率從前一年度的6.52% 跌到只剩0.7%,並一路下探至二〇〇九年的-1.57%,經濟衰退反應在薪資上,二〇〇九年大專以上就業者起薪全面下跌,王隆甫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

 

該年由教育部推出的「22K方案」,雖然立意良善,卻進一步壓縮薪資。雖然仍有部分學者認為22K方案拉低起薪,這點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企業以此方案為起薪依據,對就業市場產生影響。

 

不得不接受事實的王隆甫,經過五年資管生涯,薪資從原本的兩萬出頭熬到三萬多,但他也開始對未來產生危機感。「到了二十七歲快三十歲的時候,覺得一直領死薪水不是辦法,至少要學個一技之長。」

 

王隆甫自問,MIS人員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你會看到退休時就是那樣,那時候覺得這不是自己的興趣,真的要這樣做到退休嗎?」

 

於是他展開遲到將近十年的自我探索,開始尋找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從中挖掘自己真正的熱情。王隆甫發覺自己很喜歡做點心,反覆確認自己的想法之後,他決定以烘焙業作為人生未來的方向。但陰錯陽差的是,王隆甫原本想要做的是「甜點」,卻一腳踏進「麵包」界,然後一路撐了下來。

 

|有興趣,才能做下去|

 

「應該要找一份可以定下來的工作,真正有興趣,可以繼續做下去的工作,所以才換的。」王隆甫說。

 

然而烘焙業講求專業技能與年資,學歷反而不是重點,這也就代表王隆甫必須放下身段從學徒開始做起,而王隆甫面對的第一個關卡,就是麵包界對比之前職場截然不同的生態。

 

麵包店裡的學徒大都是國、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以王隆甫三十歲的「高齡」,不但在學徒當中顯得格格不入,企業主對於他的年齡和就業動機也多有懷疑,即使《就業服務法》第五條明文規定企業主不得有年齡歧視,但職場的現況根本無法落實這項規定,王隆甫到處碰壁。幸運地是,王隆甫最後找到一家急於用人的連鎖麵包店,才獲得這份工作。

 

「那時候還有三位跟我一樣的大學畢業生在裡面,都是當學徒。我們自己店裡也說這情形滿特殊的,進來的都是高學歷,而且都不是相關科系,所以我們都會互相鼓勵,大家才能撐下去。」回想當年,王隆甫仍覺得不可思議。

 

除了工作年齡,烘焙業的薪資對於新人來說也是普遍偏低,是最需要克服的關卡。王隆甫說,一開始當學徒的薪水「超低」,月薪一萬八千元月休六天。他特別強調,雖然這樣的薪水聽起來很低很誇張,但對麵包店來說是常態。不過他也補充說明,「現在聽說有好一些了。」甚至以前比較傳統的麵包店,還有月休三、四天的。然而以王隆甫在資訊業離職前三萬多元的月薪來說,變成月薪只有一萬八千元所產生的落差,讓他的生活相當拮据。

 

「一進去就是當學徒,一天工時十二小時起跳。從零開始,真的超累。」王隆甫回憶起來還是很不可置信,「一開始最不能適應的是原本坐著工作,但麵包師傅從上班到下班都是站著,頂多就是中間半小時吃飯是坐著的。」

 

看著他手上大小形狀不一的傷疤,我不禁好奇問他,當初曾想過放棄嗎?王隆甫倒是爽快地否認。「沒有吔,因為有心理準備,而且也有一點興趣了,只是沒想到這麼累。」王隆甫停頓了一下,笑著說,「而且當時也有同事在觀察看你到底會做多久,所以心裡就想說,好!我要做給他們看。」

 

王隆甫的學徒生涯不到一年便結束,以學徒來說算是快的。拜資訊發達之賜,現在的烘焙業升遷管道比較透明,否則以往學徒要出師得完全看師傅臉色,除非師傅點頭,否則就是一直當學徒。王隆甫謙虛地認為自己是運氣好,剛好搭上那波由吳寶春帶起來的麵包熱潮,同時也剛好這一行慢慢擺脫傳統,往更現代的方向前進。費了好大的功夫找到人生的方向,但現實生活依舊像座山,橫亙在眼前。

 

|被錢追著跑的現實|

 

咬著牙撐過學徒階段成為獨當一面的師傅,收入也突破四萬,王隆甫說得一派輕鬆,但現實生活的壓力卻真實而堅固地存在著,無法逃避。

 

「就是一直被錢追著跑。」王隆甫認為,以他現在正職加上兼差共四萬一的收入,在台北租屋生活只能剛好打平,「根本可以算是低薪。」先前在另一家店鋪月薪四萬五,王隆甫則認為是比較適當的薪資水準,生活也會比較充裕,不用一直想辦法開源或是節流,或是擔心收入來源突然斷掉。但四萬出頭的薪水就得錙銖必較,「真的要存錢就很難,要不然就得要很刻苦,沒有休閒娛樂。」

 

在王隆甫一一計算每月的支出細項後,我總算能夠理解他的難處。另一方面,這也代表厭世代所面對的嚴峻環境,比我所想像還要殘酷。

 

王隆甫總收入當中,有將近一半的預算都花在租屋與伙食,所占的比例最大。嚴格來說,王隆甫吃的已經算是節省,幾乎都在便利商店解決,而且公司也有供應早餐,但即使如此,伙食費和房租加起來還是花掉一半的收入。剩下的一半再扣掉孝親費,必要的開支和學貸,收入已經所剩無幾。換句話說,王隆甫正是典型的窮忙族(working poor)。

 

從他的例子來看,雖然政府一直宣稱台灣的物價平穩,但仔細推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表面上物價上漲幅度看起來不是很高,比對各個項目就會發現食物的漲幅往往都是最高的項目,收入不高的人可以犧牲其他支出,但卻不能不吃飯。相較於富人,食物的價格越高,厭世代所承受的壓力也越大。更不用說那些精緻而價格高昂,標榜「有機」、「養生」,「無毒」和「天然」的食物,厭世代根本負擔不起,往往也成了黑心食品的受害者。

 

配圖:台灣通膨率統計 (資料來源:https://goo.gl/O4J6KL,統計區間2016/8-2017/8

 

談到收入,王隆甫顯得有些委屈,「有些同事就很難理解,為什麼三、四萬的薪水還沒辦法存錢。」他無奈地說,「我有算給他們聽,因為他們住家裡呀,這樣就差了一萬,每個月多存一萬下來,然後又可以吃家裡,但我每個月就要多出個一萬五,然後很多人住家裡就算了,還都不給家裡錢,這樣落差就更大。」

 

事實上,就我們採訪到的受訪者,住在家中的人從家庭所獲得的資源,除了少部分例外,確實要比租屋在外的人更多。最明顯的就是租屋與三餐成本,最少相差一萬到一萬五千元。因此,王隆甫對於所謂的三十歲以前存第一桶金的說法顯得很不以為然。「所以有人會問,為什麼在三十歲以前你還存不到一百萬,這應該是你自己生活要檢討的問題。」曾有同事這樣質疑。

 

「我說,那是你自己的情況跟別人不一樣。」王隆甫跟我說,當初質疑他的是社會新鮮人,「現在他自己快結婚了,直到自己出來住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一回事。」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吳承紘

 

關鍵評論網專題副總監。

雲林人,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畢業。曾任職行銷企畫、編輯、公關、記者,自由撰稿與攝影。著有《我們都相信秘密》,攝影協力《七種民宿的旅行》、《散步阮台南》等。

 

於關鍵評論網所策劃與撰寫的《獨老者的餐桌》專題,曾入圍二○一六年亞洲卓越新聞獎視頻類與英國TheDrum的年度網路專題報導獎。

 

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 設立於二○一三年八月。我們是一群對於現今媒體不滿又想要做出一些改變的人。有一直在媒體產業的編輯,有多年在海外各地工作的專業經理人,還有對於網路技術有熱情的開發者,以及一群對於我們這個夢想有興趣,願意一起幫忙的實習生、朋友,以及許多外稿作者。

我們夢想中的媒體是除了陳述事實之外,還能夠提供多元、不同方向的觀點,並為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平台提供各自適合閱讀內容。也讓社交網路世代的使用者,能夠更輕鬆的分享、討論和參與他們有興趣的議題。

 

書名: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

 

出版:月熊出版

延伸閱讀

比低薪更可怕的是:失去對未來的想像
比低薪更可怕的是:失去對未來的想像

2017-11-21

月領24k、小資男女錢不夠花? 「三大改變」擺脫低薪人生
月領24k、小資男女錢不夠花? 「三大改變」擺脫低薪人生

2017-11-15

再不救低薪 輸出當台勞 回不了台灣 會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宿命
再不救低薪 輸出當台勞 回不了台灣 會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宿命

2017-04-20

年輕人,如果你低薪又沒存款,絕對不是一兩天造成的!
年輕人,如果你低薪又沒存款,絕對不是一兩天造成的!

2017-03-20

低薪勞工悲歌 沒錢退休只好做到老
低薪勞工悲歌 沒錢退休只好做到老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