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一萬小時的虛幻馬拉松?

一萬小時的虛幻馬拉松?

2017-10-24 09:48

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無論大小,都在談論創新、轉型和改變。在《中國企業家》雜誌創刊三十週年年會上,百度創辦人李彥宏就在演講中表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一個企業在這種快速變化的大環境下如果不創新,很快就會出局。

不久前,我在參加朋友組織的極客1聚會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人工智慧這個話題,然而在探討過程中,他們卻能像日常閒聊般地談論人類歷史、經濟、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量子理論等。他們的談話完全顛覆了我對極客的刻板印象,我曾以為極客只是一群精通電腦和網路技術的人,沒想到他們的知識竟如此淵博。某種角度來看也肯定了我的一個觀點:未來真正優秀的人才,一定是那些有著全面知識結構的專業人才。

 

然而,即便看到身邊已有不少全面發展的例子,有些人還是會固執地認為,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有限,不應該學那麼多,只要專攻一項就好了。我們也時不時會聽到「全面發展就是全面平庸」這樣的話。然而,這樣的言論顯然沒有任何依據,不僅如此,還可能誤導人們,成為阻礙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絆腳石。甚至有人會因此打擊身旁那些想全面發展的人。

 

贊同「全面發展就是全面平庸」的人,也許會以「一萬小時定律」來支撐其論點,認為若想擁有某項傑出技能,就必須付出長時間的努力,而人的精力與時間都有限,因此只能專攻一項學習。如果學太多,每一項技能都只能處於平庸水準。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進一步深究會發現當中存在嚴重的邏輯缺陷。

 

讓我們重新審視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是由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所提出,他在暢銷著作《異數》(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一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實際上,葛拉威爾的「一萬小時定律」參考了另一項研究結果。一九七三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人工智慧研究開拓者赫伯特.西蒙和威廉.蔡斯在研究國際象棋大師的成長時,發現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經過十年左右的訓練才達到國際象棋大師的水準。於是,西蒙在率先提出專業技能習得的「十年定律」。

 

然而,無論是「一萬小時定律」還是「十年定律」,它們都有其特殊條件,並非針對所有技能,也不適用於所有人。

 

首先最新研究已經指出,「一萬小時定律」從來不存在,它僅僅是暢銷作家對心理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習得與練習時間並不存在一萬小時的最小值,範圍也可能是幾百小時或幾千小時。例如學習網球,兩百小時的學習和訓練就能達到熟練的程度;即便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獲得博士學位也僅僅需要幾千小時。

 

其次,「一萬小時定律」和「十年定律」研究的都屬於「認知複雜度」較低的活動,例如鋼琴、象棋、舞蹈或體育等競技,想在其中獲得突出成就,必須花費大量時間練習,即便如此,時間的長短也非唯一決定因素,天賦的影響更大。另一方面,「認知複雜度」較高的活動,例如行銷、管理、產品設計等等,作用就十分有限。

 

實際上,「一萬小時定律」只對那些想在藝術、體育等專項技能獲得突出成就的人有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工作上所需要的能力都是一些複雜的綜合能力,例如產品開發、用戶經營、市場推廣等等,這些能力的獲得與訓練時間長短並無太直接的聯繫,恰恰相反,它們依賴的是更全面的知識結構與多元技能。

 

世界是一個瞬息萬變、龐雜的有機體系,目前的學校教育使各門學科相互孤立,把世界拆分為無數碎片,必然導致人們以孤立的思維模式進行單向發展。然而不管從人格還是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全面發展都是更好的策略。一九八○年代,西方學術界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標為:在健全人格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個體生命的潛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諧、持續發展。簡而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鼓勵跨學科互動與知識整合,培養學生成為道德、知識、能力和諧發展的「全人」。

 

如今許多企業已開始將綜合能力,以及更廣泛的知識結構與技能作為評選人才的標準,並提出了T形人才的概念:擁有專業知識,以及廣泛知識面向的人才。

我想像,以「全面」為基礎的專業需求不僅逐漸是社會在培養、汰選人才的標準,更是未來時代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效率」已不是時代的關鍵字

 

「效率」是過去工業資本主義時代的關鍵字。那時商業環境穩定,企業營運和管理規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須改變,公司內部依靠的是流程化與標準化,「專業度」與「經驗」是評選人才的標準,員工的專業度越高、經驗越足,在單位時間內的產出就越高,對公司的價值也就越高。在這種環境下,只需要有基本的專業知識,然後不斷累積一個領域的經驗即可,沒有必要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

 

然而,進入新時代後,所謂的「穩定」便一去不復返了。

 

新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一切瞬息萬變,經驗的價值逐漸降低。如同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所說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帶給社會巨大的變化。很多新生事物完全打破並超越人們經驗所及。我們徹底看不懂了。」這種變化導致商務邏輯一再被改寫,過去各種規則不再適用,企業效率再高也無法左右成敗,效率已不是追求的目標。

 

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無論大小,都在談論創新、轉型和改變。在《中國企業家》雜誌創刊三十週年年會上,百度創辦人李彥宏就在演講中表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一個企業在這種快速變化的大環境下如果不創新,很快就會出局。

 

同時,企業對員工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為員工不再只是執行任務的「螺絲釘」,更需主動創造。

 

許多公司已開始嘗試採取扁平化、去中心化,以專案為核心的組織模式,並提供員工充分的發揮空間。任何人只要有想法和說服他人的能力,就可以從公司爭取到資源,組成自己的專案團隊。員工的工作動力完全來自對專案的認同,以及對項目成功的渴望。如此才能真正激發員工的積極度與創造力。在未來,一個人在團隊中的發展速度與空間不再取決於專業和資歷,而是全面的綜合能力:創意、溝通、領導和執行能力。

延伸閱讀

誰奪走了工作的樂趣?
誰奪走了工作的樂趣?

2017-10-17

4 個工作中關鍵小事,將帶來升遷機會
4 個工作中關鍵小事,將帶來升遷機會

2017-09-25

工作煩惱千萬別找同事商量
工作煩惱千萬別找同事商量

2017-09-19

頂尖人才並非天生!我在麥肯錫學到的工作智慧
頂尖人才並非天生!我在麥肯錫學到的工作智慧

2017-09-15

下班後先別急著離開公司,做這4件事有效提高明天的效率
下班後先別急著離開公司,做這4件事有效提高明天的效率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