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習臨界知識,就要從具體的知識輸入開始。讀書,自然是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方式。可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讀了很多書,也沒有發現和掌握臨界知識呢?在我看來,一個很可能的原因是:我們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作者:成甲)
低等勤奮陷阱:畫線、抄筆記,不會讓你卓越
過去,我也讀過不少書,可是這些書現在再拿出來看的時候,我發現基本是白讀了。今天能從書中看到的價值,過去看不到;過去在書中看到的東西,今天記不得。可是,我過去讀書真的很勤奮,為自己制訂年度讀書計畫—一年要讀完100本書,為此安排每天至少要讀完20頁,哪怕已經很累很睏,為了完成目標,都要在床前讀完書。兩年來,我讀了200多本書。
我不是說這段讀書經歷沒用,而是現在回想,我覺得痛心、可惜。付出這麼多時間和精力,獲得的卻是不成比例的收穫。那時,我陷入了「低等勤奮陷阱」。
當然,我們在今天讀同一本書和過去相比看到了不同的內容,可能與我們的經驗和閱歷發生變化有關。可是,我更加清楚:如果能夠重來一次,在過去的兩年裡採用新的讀書方法,即使閱歷沒有變化,我也能只花一半的時間就獲得翻倍的收穫,就像我現在做的一樣。
那麼,為什麼我會陷入「低等勤奮陷阱」?又是如何跳出來的呢?我掉入陷阱最直接的原因是:讀書的方法太原始。
從上學開始,老師教給我們的讀書方法似乎就是: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遇到有啟發的句子就畫線或者抄筆記。我們讀書的過程就是不斷記錄新知識的過程。
可那些抄記下來的名言警句,讓我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聽過無數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在原始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努力,就是低等的勤奮。
讀書方法的升級: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
可怕的是,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讀書的方法是低效落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