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及早看清人生的遊戲規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幸福的事,達不到自己本來就無法到達的目標,根本不叫失敗;能努力達到自己能夠成就的目標,就是自己的第一志願!
我想,是清楚認識並接受自己真正的實力、能力與定位,並瞭解不是要爭「別人眼中的第一」,而是能達到「適合、並屬於自己的第一」。
這些,是我家老大教會我的事。
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想要孩子進入人人眼中的第一志願,但豈可所有家長都能如願?這當然是天方夜譚!而三個孩子的求學歷程,也讓我深深理解,每個人都可以 有自己的「第一」。
不補習,憑實力考取屬於自己的第一志願
大兒子考完高中時曾經謝謝我支持他國中「不進補習班」的決定,因為他就是想要看看靠自己的實力可以進入什麼樣的學校。
他很誠懇地說服我:「在我的人生中,我希望起碼要有一個階段是『完全靠自己』來為升學負責。『國中升高中』是最不具風險的階段,我想一試因為我覺得清楚自己真實的學業能力,比用盡各種方法進到夢幻的明星學校來得更重要!」
考前,老師預測他和好朋友們都應該都進得了所謂的前幾大明星高中。不料,結果卻是,好朋友們無一例外都如願考進前四大明星高中,只有他被排拒在外。雖然不無遺憾,但最後他被分發到一所風評還不錯、學風自由、學生活潑,但又不失紀律、學習風氣也不錯的社區高中。
我以為小子會讀得苦悶狼狽,甚至我自己偶而也有些悔不當初,自責當初應該賣力慫恿他去補習,或許今天就能進到排名更好的學校。
沒想到兒子讀了一、兩年之後,在偶然的閒聊中,他神采奕奕地告訴我:「媽,說真的,這所學校是我真正喜歡的學校,我覺得非常適合我,若是要我換學校,我絕對不會願意。我現在更確定,這所學校是真正屬於我自己的『第一志願』。」
從小子在高中熱烈參與社團、與同學互動良好、學習也算熱衷等各層面來看,我當然確信他說的都是肺腑之言,但絕對不表示當年在他接獲志願單、和同學相互比較時,我沒有一絲絲的失落與挫折感。
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如今我確信,若非兒子升高中的境遇,我想他不會及早學到以下兩個寶貴的功課:
第一:清楚認識並接受自己真正的實力、能力與定位。
第二:人生不是永遠都要爭「別人眼中的第一」,而是能達到「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第一」。
我更慶幸的是,媽媽我在教養老大時就得此機會思考「什麼是屬於孩子的第一志願」此最重要的問題,我想未來我會更清明、更豁達、更輕鬆自在地面對老二、老三的升學問題。
被名校拒於門外的超級學霸
事實上,父母的態度比孩子更關鍵!往往一個分數魔人的背後也可能有一個更走火入魔的藏鏡人—嚴苛要求、過度期待的父母。
有一位署名曾小貓的作者就曾寫下她妹妹追求名校的慘痛故事。
曾小貓的小妹是個完美主義者,她自我要求極高,從小成績優異,總是全科滿分,永遠都考第一名,常當選模範生,她受到爸媽的寵愛,被認為是家裡的標竿與榮耀。
她對於父母的批評極度敏感,從不容許自己失敗,考試若沒拿到滿分,不及媽媽責備,自己已先淚流滿面。爸媽都為她感到驕傲,當然永遠也都用高標來要求她。小妹經常在考試或競賽前焦慮擔心,爸媽總是說:「沒問題,妳這麼棒,一定做得到。」
小妹國三時,資優保送中山女中,但爸媽都不滿意,堅持一定要上北一女。考試結果出來,竟然考得不如預期,沒能上北一女,她坐在客廳裡痛哭,媽媽也跟著落淚,直說:「怎麼會這樣?」最後竟然找了風水師,認為小妹的成績是受到風水影響。
作者後來移居美國,生孩子之時,父母由小妹陪同去探望她。作者多年沒見到小妹,卻發現對方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模樣,她經常心不在焉,莫名煩躁,當作者夜裡起身餵奶時,也經常發現小妹沒睡,呆坐在沙發上,不知在想些什麼。
原來,小妹高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台大,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準備出國留學。據說她大學成績優異,留學考試也都考得很好,但最後竟然連一所學校都沒申請到,因此受到極大的打擊。
爸媽都敦促小妹再接再厲,但她出現的焦慮狀況越發嚴重,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夜不成眠,白天精神恍惚,終於無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媽媽對小妹失序和脫軌的狀況感到後悔,也常常難過流淚,但爸爸卻說:「她申請的學校間數太少,所以才會申請不到,這都是懶惰造成的,她就是一個失敗者!」原來,小妹只申請了哈佛大學等三所最頂尖的常春藤盟校,因為父母就是期望她讀名校。
作者曾試著扭轉小妹的觀念,告訴她,沒讀到常春藤盟校不代表失敗,比方說她自己唸的大學不是長春藤盟校,但也有很多大師級的教授。
不等作者說完,小妹馬上反擊:「那是妳,我才不要唸那種爛學校。」
作者看到自己的妹妹走不出名校的枷鎖,幾乎毀掉自己的人生,又無力幫助她,實在很痛心。
後來,作者力勸父母帶小妹尋求心理諮商,沒想到爸爸聽到後卻很生氣,因為他認為看心理醫師是家醜。數年過去了,小妹還是住在家裡,但經常關在房裡一整天,足不出戶,連爸媽都不敢去打擾她。
天性敏感的孩子,多半都非常在意爸媽的感受與看法,如同曾小妹,不知不覺中,她的人生觀就被塑造成「第一名、第一志願才是成功,其餘都叫做失敗」。然而,再優秀、再努力的孩子都有做不到的時刻,如果孩子已卯足全力,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親子一起去認清、並接受孩子能力的極限。一再對孩子說:「絕對沒問題,你很棒,絕對做得到!」,這絕不是鼓勵,只會成為敏感孩子無能排解的壓力源。
孩子能及早看清人生的遊戲規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幸福的事,達不到自己本來就無法到達的目標,根本不叫失敗;能努力達到自己能夠成就的目標,就是自己的第一志願!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 彭菊仙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