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連串不斷做選擇的過程,而我們的選擇,以及怎樣處理自己的行動,將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沒有一個公式可以描述整個世界?物理學家認為這個定律很有可能就是「最小作用量」原理。愛因斯坦說過:「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設計這個世界的。對這個或那個的現象,這個或那個元素的譜,我都不感興趣。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的都只是細節問題。」
近代物理學隱隱約約的表明,最小作用量原理可能就是上帝設計世界的基礎原則。也就是說,最小作用量原理是所有物理定律的指導原則,是一切物理定律的根基,甚至也是人生的基本原理。
最小作用量原理,就是大自然永遠是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徑。譬如光及作用力是遵循「距離時間最短」的路徑、經濟學理論是遵循「經濟效益最高」的原則等。最小作用量簡單的說就是:選擇最優化、最經濟、最簡潔、最有利的路徑。
光的折射是最小作用量的第一個應用例子。
光在不同介質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因為光在水中速度會變慢,所以光就選擇在空氣中多走一段距離,最後雖然距離不是最短,卻是時間最短,所以才造成光的折射。
但問題是,光在出發前並不知道前面有水,它怎會知道要先折射呢?
後來物理學家才發現,原來並不是只有光而已,也不是只有生命不停的在作選擇,而是宇宙所有的萬事萬物要出發前,都會有一種宇宙機制先模擬計算出所有前進的可能路徑,然後再選擇「最小作用量」的路徑,「自動」作為真實世界的實現路徑。
像自由落體的運動也是遵循這個原理,如圖,最快抵達地面的也不是最短距離的籃球,而是距離遠的紅球曲線。看來我們是有必要調整一下舊有的觀念:通往成功的捷徑,並不是兩點之間最短的直線距離,而是「最小作用量」的曲線距離。河流為何要彎彎曲曲就是這個道理。
除了光與作用力以外,人的選擇機制也是遵循「最小作用量」的這個宇宙基本原則。譬如為了搶救落水的人,我們直覺會採取路徑2,因為游泳的速度肯定沒有在岸上跑的速度快,所以通常我們都是先在岸上跑到距離落水者距離最近的C點後,再跳入河中救人,與直線路徑1相比,路徑2花費的時間縮短很多,直接就提高了救人的效率。
在現實中,我們無時無刻都是在面臨選擇與做決策,大腦就像一台計算機,裡面有儲存過去經驗值的「潛意識數據庫」與「決策演算法」的計算程序。
當人在做選擇時,人腦計算機就會先去「潛意識數據庫」裡挖掘過去的相關經驗值,再運用「決策演算法」來計算出所有的可能方案(路徑)後,最後「自動」採取最有利的方案,直接幫你做決定,然後讓你誤以為是你的自由意志在做決定。
這種大腦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其實就是一種「前因後果」且有規律可循的計算程序,也就是說,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絕非臨時的偶然選擇,而是一種經驗值計算過程下的必然選擇。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直覺」或是「潛意識」。而直覺的基礎是包含兩個部分:過去的經驗法則及進化(成長改變)能力。
現在我們終於了解到:原來生命中每個選擇都是唯一且必然的,因為那是你當時的經驗範圍內最好的選擇,而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也是當時最好的安排。因此我們不需要為過去的決定而後悔,就算我們回到過去一萬回,結果所作的選擇,仍然會是一樣的,「自因自果」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是宇宙永遠改變不了的原則。
或許在當時,我們會因經驗不足而容易判斷錯誤,但當時的命中註定並不是人生的重點,未來的命運改變才是,因為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的創造「新經驗」及儲存「新教訓」,也就是說:生命其實是一種個人學習以及人類進化的成長過程。
所以說,人生是:
沒有對與錯,只有因和果;
沒有一時的結果,只有永恆的過程;
沒有一時的成功與否,只有永恆的成長多寡;
沒有一時的得到,只有永恆的學到;
創造新經驗、儲存新教訓及改變與成長才是生命的主軸,其他都是附帶及暫時的。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也是累積經驗的成長史,沒有錯誤那來精彩人生,沒有錯誤怎會知道珍惜,沒有錯誤怎會知道活在當下及愛在當下。
未曾錯誤,其實是因為你不敢嘗試,這才是真正的失敗。
很多事情或許注定是悲劇,也正因為悲劇的生命力更強,才會讓我我們永遠銘記,才會學著努力去愛。
有位名主持人問一位非常成功的CEO(執行長):成功祕訣?
CEO:好的決策。
主持人:如何制定好的決策?
CEO:經驗累積。
主持人:怎樣經驗累積?
CEO:壞的決策。
就像愛情,上帝會讓我們遇見對的人之前,先讓我們遇見很多錯的人,所以當一切發生時,不管好與壞,都不要後悔,而是應當心存感激,因為時間會教會我們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的安排,也是當時最好的安排,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累積經驗與學習成長。
在數學定律中,馬爾可夫過程是一個很有名的統計理論: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所決定的,未來的你跟過去的你無關,未來的你是由現在的你所決定的。
現在的你是命中註定的,是由過去的你所決定,因為現在的你是無法改變過去的你,但是現在的你會記取教訓,會反省,會改變,會成長,所以就能改變未來的你。
人生中,失敗經驗比成功經驗更寶貴,因為成功的因素中,運氣成分占很重要的關鍵。所以想透過成功學書籍或是接受成功激勵訓練就想得到成功,那是緣木求魚。
成功是由不斷的嘗試、失敗、反省及隨時修正得來的,模仿別人的成功經驗,是很難讓你出人頭地的,唯有腳踏實地的不斷嘗試、虛心檢討失敗教訓及不斷創新,才是成功的唯一法則。
記得:困境、背叛、不完美,都是通向人生意義的天梯;智慧、勇氣、愛,都是藏在苦難中。
總之,生命的命運是由自己決定,一切都是自己最好的安排:
在現實中,我們無時無刻都是在面臨選擇與做決策,大腦就像一台計算機,裡面有儲存過去經驗值的「潛意識數據庫」與「決策演算法」的計算程序。
當人在做選擇時,人腦計算機就會先去「潛意識數據庫」裡挖掘過去的相關經驗值,再運用「決策演算法」來計算出所有的可能方案(路徑)後,最後「自動」採取最有利的方案,直接幫你做決定,然後讓你誤以為是你的自由意志在做決定。
這種大腦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其實就是一種「前因後果」且有規律可循的計算程序,也就是說,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絕非臨時的偶然選擇,而是一種經驗值計算過程下的必然選擇。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直覺」或是「潛意識」。而直覺的基礎是包含兩個部分:過去的經驗法則及進化(成長改變)能力。
現在我們終於了解到:原來生命中每個選擇都是唯一且必然的,因為那是你當時的經驗範圍內最好的選擇,而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也是當時最好的安排。因此我們不需要為過去的決定而後悔,就算我們回到過去一萬回,結果所作的選擇,仍然會是一樣的,「自因自果」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是宇宙永遠改變不了的原則。
或許在當時,我們會因經驗不足而容易判斷錯誤,但當時的命中註定並不是人生的重點,未來的命運改變才是,因為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的創造「新經驗」及儲存「新教訓」,也就是說:生命其實是一種個人學習以及人類進化的成長過程。
所以說,人生是:
沒有對與錯,只有因和果;
沒有一時的結果,只有永恆的過程;
沒有一時的成功與否,只有永恆的成長多寡;
沒有一時的得到,只有永恆的學到;
創造新經驗、儲存新教訓及改變與成長才是生命的主軸,其他都是附帶及暫時的。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也是累積經驗的成長史,沒有錯誤那來精彩人生,沒有錯誤怎會知道珍惜,沒有錯誤怎會知道活在當下及愛在當下。
未曾錯誤,其實是因為你不敢嘗試,這才是真正的失敗。
很多事情或許注定是悲劇,也正因為悲劇的生命力更強,才會讓我我們永遠銘記,才會學著努力去愛。
有位名主持人問一位非常成功的CEO(執行長):成功祕訣?
CEO:好的決策。
主持人:如何制定好的決策?
CEO:經驗累積。
主持人:怎樣經驗累積?
CEO:壞的決策。
就像愛情,上帝會讓我們遇見對的人之前,先讓我們遇見很多錯的人,所以當一切發生時,不管好與壞,都不要後悔,而是應當心存感激,因為時間會教會我們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的安排,也是當時最好的安排,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累積經驗與學習成長。
在數學定律中,馬爾可夫過程是一個很有名的統計理論:現在的你是由過去的你所決定的,未來的你跟過去的你無關,未來的你是由現在的你所決定的。
現在的你是命中註定的,是由過去的你所決定,因為現在的你是無法改變過去的你,但是現在的你會記取教訓,會反省,會改變,會成長,所以就能改變未來的你。
人生中,失敗經驗比成功經驗更寶貴,因為成功的因素中,運氣成分占很重要的關鍵。所以想透過成功學書籍或是接受成功激勵訓練就想得到成功,那是緣木求魚。
成功是由不斷的嘗試、失敗、反省及隨時修正得來的,模仿別人的成功經驗,是很難讓你出人頭地的,唯有腳踏實地的不斷嘗試、虛心檢討失敗教訓及不斷創新,才是成功的唯一法則。
記得:困境、背叛、不完美,都是通向人生意義的天梯;智慧、勇氣、愛,都是藏在苦難中。
總之,生命的命運是由自己決定,一切都是自己最好的安排:
神及宇宙法則只是提供一個平台,求神拜佛只能求得安慰。
物質世界則提供一個磨練與體驗的環境,一切遇見都是有意義的。
時間是宇宙的攪拌者,它會教會及豐富我們所有走過的路。
這一切的演出,最終還是要靠你自己的體驗、覺悟與改變,經由不斷的成長,才能真正改變你永生的命運。
物理人生第三堂課:最小作用量原理—這一切都是自己最好的安排。
生命是有規律及目的性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會自動決定一切。
物理人生第三堂課:最小作用量原理—這一切都是自己最好的安排。
生命是有規律及目的性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會自動決定一切。
生命是一種經驗值的計算過程,一切都是一種前因後果的必然選擇,絕非臨時的偶然發生。
或許在當時,我們會因經驗不足而容易判斷錯誤,但當時的命中註定並不是人生的重點,未來的命運改變才是,因為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的創造「新經驗」及儲存「新教訓」,也就是說:生命其實是一種個人學習以及人類進化的成長過程。
沒有對與錯,只有因和果。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也是累積經驗的成長史,沒有錯誤那來精彩人生,沒有錯誤怎會知道珍惜,沒有錯誤怎會知道活在當下及愛在當下。
一切都是自己的安排,也是當時最好的安排,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累積經驗與學習成長。
※作者簡介:
作者畢業於成功大學工管系,曾任職於台塑關係企業、惠普科技(HP)及台育企管顧問公司等,曾經寫過幾年電腦程式,喜歡閱讀量子力學書籍,有近達三十多年的企管顧問生涯,走遍台灣及大陸各地的中大型企業。
一切都是自己的安排,也是當時最好的安排,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累積經驗與學習成長。
※作者簡介:
作者畢業於成功大學工管系,曾任職於台塑關係企業、惠普科技(HP)及台育企管顧問公司等,曾經寫過幾年電腦程式,喜歡閱讀量子力學書籍,有近達三十多年的企管顧問生涯,走遍台灣及大陸各地的中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