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兩岸三地最會說話的知名主持人蔡康永曾經說過:「貴人不一定能改變人生,外表不一定能決定魅力,但生活種種,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這句話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格外適用,無論日常和主管同事相處、拜訪客戶、生活中建立人脈等,都是從說話開始,可以說,每一次的說話都關係著事情的成敗,每一次的應對都影響著職場的未來。
轉換措辭、語氣 讓人更喜歡你
「不就是說話嗎」、「嘴巴張開誰就能說,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這樣想,可就小看說話的影響力了。
曾得過廣播金鐘獎、GAS口語魅力培訓創辦人王介安表示:「說話是非常難應用的一種學問,因為大部分人都採『直覺』說話,其實應該要以『智慧』說話。」他認為要「因時、因人、因地制宜」的說話,同樣的事,同樣的話,顛倒一下次序,改變一下措辭,調整一下語氣,或者換個場合等,都會達到不同效果。
舉例來說,當一位主管聽完屬下報告給予回饋,「你不覺得這件事應該這樣做嗎?」或是說「我認為,這件事這樣做是不是比較好?」這兩句話意思雖然相同,但用字遣詞上,哪一個聽得順耳?前者以反問語氣,帶有挖苦的意味,說出來很傷人自尊,後者的委婉說法,則完全是從建議角度出發,聽起來口吻客氣許多,也很尊重對方。
再舉一個出現於公開場合演講的例子。一位講者演講完畢,說出:「如果大家在這方面有任何問題,可以來請教我。」另一種說法是:「如果大家在這方面有任何問題,我們可以多多交流。」雖然講者可能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但前者的用詞帶有高高在上的意思,後者則對與他人互動討論展現歡迎之意,如果你在場聽到,會喜歡哪一種說法,又會選擇前去跟哪一位講者聊天呢?
說話時的語氣也很重要,比方說,甲、乙兩位是分屬不同部門的同事,平常沒什麼交集,有一次甲幫了乙一個忙,讓業務運作順利,乙表達感謝:「謝謝你幫忙做這件事,讓這個案子順利完成了。」甲笑瞇瞇回答:「不客氣,這是我的榮幸。」兩人此後建立不錯交情;但如果甲是這樣回應的,他嘆了口氣:「那也沒辦法啊,你都找上門了,我只有幫忙啊。」此話一出,表示幫忙並不是出自真心誠意,而是無可奈何,想必你一定猜想得到,甲在公司的人緣如何了。
懂得溝通 機會也更多
有人會質疑,難道一定要會說話,靠實力做事不行嗎?事實上,職場中要的「會說話」,並不是巧言令色,逢迎拍馬的本事,而是懂得看場合、有分寸,不卑不亢的說話態度,能夠擁有這樣表達能力的人,自然會得到信任,受人倚重。
曾針對職場工作者口語表達能力做過深入觀察的王介安表示,從研究得知,一個人的說話能力,與其職位高低呈正相關,換言之,一個人愈懂得說話、愈會溝通,他的工作表現愈會受到肯定,晉升機會也隨之而來。
所以,不管喜歡與否,只要人身在職場,就得和周遭的人產生關聯,從長官、部屬、同事到客戶,形成複雜多元的人際網絡,怎麼樣說話讓人覺得心服口服,又可以達到工作目標,是每個工作者都該研究的功課。當你懂得說話的藝術,善於以語言打動人心,就會增添好人緣,職場表現自然會來得比別人成功。
(本文摘自:今周特刊《跟誰都超好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