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難以啟齒的事要如何說出口呢?
要跟父母談「萬一那天到來」,或許並沒有想像的難。也許覺得「還很早」,可能父親會憤怒的說「現在提那幹嘛,太離譜了」,但母親可能會接著說「或許應該要想一想」。
但是要跟落單父母談這件事,時機拿捏就沒那麼簡單了。因為對落單父母來說,「萬一那天到來」就跟「你死的時候」是同樣意思的。
那麼應該何時說比較恰當呢?
譬如電視新聞正在播出某位名人的喪禮,或者是認識的人或親戚舉辦喪禮時,可以不經意地提起。
一開始先從「我的話喜歡自由的氣氛,希望送我的時候能夠播我喜歡的音樂」或「○○○先生的喪禮是在緬懷故人的氣氛下安靜的進行」等,一般的話題開始,慢慢地了解落單父母的希望與想法。要是進行的順利,說不定落單父母會自己把想法說出來。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身後事給子女造成太大的麻煩。
老實說,反而是孩子們會把話題岔開,但如果父母有意想談,那麼就請趁此機會了解父母的想法吧!
在「萬一那天到來」前,要先問落單父母的事-趁父母還健康時要先確認的事
住院時的醫院選擇以及費用要如何支付?
有關選擇醫院和費用,一般來說都要等父母病倒了,實際需要住院時才會開始討論。但病倒後可能會失去意識,或是沒辦法說話,那就根本無法知道父母的希望。就算知道父母的希望,也可能礙於病情和費用而難以實現;但要是遇到難以抉擇的狀況,那「父母這麼說過」就能成為指標,兄弟姊妹之間的協調也就比較容易了。
首先要站在負責探望和照顧的子女立場,選擇醫院時,挑選生活圈內的醫院比較好。落單父母可能希望能在「熟悉的地區醫院」看病,可以先跟父母溝通,告訴他這樣子女就不方便探望,而且為了讓孩子方便照顧,最好還是選擇離照顧者較近的醫院,這樣落單父母應該就容易接受了。
等到父母同意,可以跟比較熟悉的醫生商量,調查一下自己居住附近的醫院。另外,也要跟父母確認醫療費和住院費是要用年金或存款支付呢,還是以保險來支付,免得事到臨頭亂成一團。
健康保險有「高額療養費制度」,每個月的醫療費個人負擔最高四萬二千日圓,如果超過這個額度,超出的部分由健保來負擔。但這只適用在保險所含括的部分。如果住院的話,那麼病床費差額、清潔費、三餐費用的部分,以及保險醫療項目外的高科技醫療技術費等,都必須自行負擔。
雖然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但一般來說,除了健康保險負擔的費用外,住院時每個月還要多支付十萬至二十萬日圓。
如何告知病情
在過去,要是罹患了癌症等不治之症,為了不讓當事人承受太大的打擊,會在不告知病名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但最近這種作法卻已不常見。
或許是患者的想法有了改變,想徹底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的人變多了。而且要是沒有希望痊癒,也不想在病房度過自己剩下來的日子,而想要跟家人一起度過,或是做想做的事,不讓自己留下遺憾的人也增加了。
醫療者也希望能把病名告知當事人,然後與患者一起思考治療方法,但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最好先確認是希望被告知呢,還是不希望。另外,是否放棄插管等積極治療,也需要事先進行溝通。因為這件事並不會成為當事人的問題,但卻是周遭的人必須要做的決定。在接到通知趕到醫院的人當中,有些人覺得「讓他盡早脫離苦海」,但也有人認為「多活一分鐘也好」,每個人的意見都不相同。雖然會感到左右為難,但最終還是要尊重當事人的想法才是。
希望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
落單父母希望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呢?
聽說大約有八成的日本人「想在家裡走完最後一程」。但根據厚生勞働省的調查,其實八成左右的人是在醫院過世的,而在自己家裡過世的,大概是一成多。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河合千惠子
出版:新自然主義
書名:爸媽落單時:居住‧看護‧心理‧日常危機‧醫療保險‧「那一天」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