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將感到懊悔的屈辱、嘆息等對自己絕望的經驗,轉化為下次挑戰的原動力與能量,即可對自己的人生帶來極大助益。這一點在精神醫學上也做過研究,證明真的有效。
平時保持輕鬆自然的態度生活,關鍵時刻徹底發揮實力,最後成功達成目標,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為此,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維持穩定的心情與情緒,讓心靈平靜無波?
話說回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不可能保持恆定,絕不改變。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萬物流轉說」、《平家物語》裡的「諸行無常」,在在提醒我們「變是唯一的不變」。即使是平凡的日常生活,所有事物也是不斷在變化。
從古至今,人類的情緒也是不斷反覆變化。焦躁與憂鬱輪流出現的疾病「躁鬱症」,在過去甚至被稱為「循環性情感症」。
不受情緒影響與沒有情緒是兩回事。不受情緒影響並非讓我們的心情與情緒像鑽石或鋼鐵一樣不起變化,維持恆定狀態,而是我們是否能調節情緒,低落時重新振作、自滿時低調謙虛。
先前提及的抗壓性、「復原力」就是重新振作的能力與方法。
情緒如鐘擺,時好時壞
「既然犯下這種錯誤……唉,沒救了。」觀賞棒球比賽時,經常看見因關鍵性失誤而感到沮喪,或錯失追分良機的選手。發生這種情形時,一流選手會從這次的失敗經驗中吸取教訓,勤加練習,讓失敗成為自己的墊腳石。說得具體一,沒有失敗就不可能成功。
若將感到懊悔的屈辱、嘆息等對自己絕望的經驗,轉化為下次挑戰的原動力與能量,即可對自己的人生帶來極大助益。這一點在精神醫學上也做過研究,證明真的有效。
人類的情緒就像鐘擺,往正面擺動最後回到負面,往負面擺動最後回到正面。
精神醫學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mood swing」。棒球迷和高爾夫球迷對於「swing」的意義應該不陌生,這是擺動的意思。「mood swing」譯為「情緒波動」,各位不妨想像一座鐘擺,鐘擺盪至最高點就會往下,降至最低點就會往上。同樣的,高昂的情緒會低落,低落的情緒會高昂。每個人的精神層面天生具有體內平衡的特質,隨時保持恆定狀態。
即使是憂鬱症患者也不會一直停留在情緒低點。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憂鬱症患者的心情像「鐘擺」,一會兒開心、一會兒沮喪。在情緒惡化的初期,和即將回到正常狀態的前一刻,最能感受到患者的情緒波動。就像冬末初春時「乍暖還寒」的天氣變化。我經常用這個例子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精神狀態。
身心健康的人也會有「情緒波動」。套用剛剛說的「鐘擺」理論,當你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順利,也代表你的好運即將來臨。
與其強迫自己維持情緒穩定,內心平靜無波,不妨活用鐘擺的特性,在搖擺中維持平衡,才是最符合心理特性的做法。
粗壯雄偉的大樹,遇到強颱來襲容易折腰。竹子、柳樹等枝幹柔韌的植物,反而不怕強風久吹。雖是老生常談,卻是很恰當的比喻。
從腦科學角度來看,人類的情緒原本就容易變動。「雨過自然天晴」,儘管這個說法聽起來有些不負責任,卻是經過科學實證的真理。
西多醫生小叮嚀
動搖的情緒其實是內心強韌的證據
.情緒就像鐘擺來回擺盪。
.無論多沮喪,心情一定會轉好。
.自得意滿時應低調自持。
看更多《情緒鬆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