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哲學家,沒必要成天思索未來的憂懼與絕望。雖然完全不考慮未來,莽撞而行並非好事,但若對未來總抱持悲觀的看法,你的日常生活恐怕會像齊克果一樣充滿憂懼與絕望。
將未來計畫得太清楚反而令人不安
存在主義哲學家齊克果(Sren Aabye Kierkegaard)在其著作《憂懼之概念》
(The Concept of Anxiety)中說:「憂懼是對自由的暈眩。」正因為人類具有「想
像未知的將來」的自由,才會感到憂懼。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日本,我們對未來的預測總是悲觀的。經濟持續低迷,日本人走過「消失的二十年」,如今導入積極的經濟政策,形成「安倍經濟學」。
存在主義哲學家齊克果(Sren Aabye Kierkegaard)在其著作《憂懼之概念》
(The Concept of Anxiety)中說:「憂懼是對自由的暈眩。」正因為人類具有「想
像未知的將來」的自由,才會感到憂懼。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日本,我們對未來的預測總是悲觀的。經濟持續低迷,日本人走過「消失的二十年」,如今導入積極的經濟政策,形成「安倍經濟學」。
不過,仍有不少人以懷疑和擔憂的眼光看待安倍經濟學的效果。
加上前所未有的少子高齡化趨勢,更加深了人們的擔憂。我的患者中,不少人不光是擔心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擔心自己兒女的未來。
不可否認的,人們的憂慮不只針對未來和退休後的生活。對於現在從事的工作、下一階段的升學或挑戰,我們也會擔心自己所學未來是否用得到?懷疑投入這麼多時間,手中的工作是否能開花結果?將來的不確定性也是不安的原因。
對現代人來說,煩惱要多少有多少。不只是工作,感情、結婚、生小孩等種種改變,也是一種令人感到不安且辛苦的自由。
愈喜歡規畫的人,愈容易想太多
習慣未雨綢繆的人喜歡事先規畫,按部就班完成事情。凡事沒有準則就會感到不安,帶有強迫性格。他們一定要規畫好未來的所有事情,確定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才能放心。
反過來說,他們不喜歡「見機行事」、「順其自然」。由於這樣的人習慣事先訂定詳細的計畫,而且一定要按照計畫進行才能安心,因此,他們無法接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
如果是工作,有詳細的計畫確實比較安心,但人生不是每件事都能照計畫進行。尤其是結婚、生小孩與退休生活,很難擬訂計畫,並按照計畫絲毫不差的進行。
為了讓今後的人生更加順利,建議各位不要想太多,應該說,對於未來只要掌握大方向即可。你無法掌控人生,人生也不像上台做簡報一樣可以一張一張照著走。
前面提及的齊克果有另一個別名,稱為「憂愁/憂鬱的哲學家」。這是因為他擅長解讀負面情緒,例如:《憂懼之概念》中的憂懼和《致死的疾病》(The sickness unto death)中的絕望。
我們不是哲學家,沒必要成天思索未來的憂懼與絕望。雖然完全不考慮未來,莽撞而行並非好事,但若對未來總抱持悲觀的看法,你的日常生活恐怕會像齊克果一樣充滿憂懼與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