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少年之家已獲得設立許可,但接下來的籌備工作才真正是考驗的開始。所謂的「籌備」,除了要對外溝通行政工作,還要募款、募物資。回到少年之家裡面,打掃、刷油漆、搬家具﹒﹒﹒﹒﹒﹒,都是我和淑慧兩人「校長兼撞鐘」地負責到底,我們沒有雇用其他人,事實上也雇不起。因此,從二○○一年創辦開始直到二○一○年,這十年當中始終只有我和淑慧兩個人在照顧這群孩子。
儘管我一開始就已明顯感受到神的呼召,但是草創時期面臨的重重困難,不是一個「苦」字能夠形容,讓我不只一次地想:「就這樣放棄算了!」這些孩子是弱勢中的弱勢,他們外表看來好好的,四肢健全,甚至比一般孩子活潑好動,因此當人們想要捐助的時候,絕不會想到這些孩子,而是以有肢體或智力障礙的孩子為優先。
尤其如果講到要支持「不良少年」,更是遭到眾人有意無意的排斥。但每當我想要放棄的時候,神總會用《聖經》中的話語來安慰激勵我,就像〈羅馬書〉第七章十八節中提到:「﹒﹒﹒﹒﹒﹒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雖然立志要做這樣的社會服務工作,唯一能控制的就只有我自己。能夠怎麼做?做多少?這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但做出來之後能有多少效果?別人又能接受多少或願意配合多少?那就不是我能決定的了。
這樣的想法聽起來似乎有點消極,但其實是這些年來我和淑慧的心情寫照。畢竟孩子們能夠在少年之家的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四年;他們住在這裡時,我們可以透過《聖經》的話語彼此約束與勉勵,一旦他們離開這裡、回到原來的家庭,現實面的問題又回來了,甚至演變成更嚴重的家庭問題,好不容易矯正過來的行為極可能又被打回原形。
遺憾的是,這些家庭的問題往往是我們無力也無權介入的。我們能做的除了協助勸誡和建議家長,另外就是為這些孩子禱告,祈求神賜給他們一顆剛強壯膽的心和滿富智慧的靈,使他們能夠面對自己家庭的困境。然而,家長們未必願意接受我們的勸誡,就算接受,也未必能夠解決現實的問題。例如,有些孩子從小就是隔代教養,或是父母親不在了,也可能父母患有重病,家庭問題根本打了死結,無法解決。而我們只能不斷地提醒孩子們,儘管離開少年之家,千萬要繼續信靠主,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家人的生命,讓整個家庭朝正向發展。
這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的使命。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張進益/口述;孔繁芸/撰文
出版:遠流出版
書名:下流青春:走過上癮地獄的大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