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喜歡的卡通《獵人》中,小傑爬上世界樹,找到他老爸金,兩人望著遠方的夕陽,有一段關於「追求」的哲學性對話。金跟小傑說:「真正重要的東西在追求的目標物到手之前,已經得到了。」「追求的過程中,一定有比你追求的更重要的東西。」金所謂「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夥伴。這也是我在進行 Program the World計畫時最重要的認知:如果沒有一群好夥伴,Program the World 絕對難有迄今的進展。
夥伴 :在楊萌智老師身上,我認識到「老師是孩子們遲來的父母親」。
我在東石教授電腦程式一段時間後發現,能夠定下心來學習的孩子,通常來自功能健在、父母雙全的家庭。家庭能夠提供穩定的力量,讓孩子安心學習。年齡愈小的孩子,愈需要在學習時無後顧之憂,這一點早就獲得社會與教育專家研究證實。
雖然偏鄉的孩子有比較高的比例缺少健全的家庭,作為成長與學習時的後盾,但對嘉義東石卻有一個可喜的消息,那就是過溝的路得關懷協會部分填補了家庭的功能,他們讓孩子們在週間放學後或假日期間,有個提供溫飽的去處(部分無法住在家中的孩子,也可以寄宿在教會裡),而且教會的輔導老師還會盯著孩子的課業與出勤狀況,讓他們不至於走上輟學的歧路。
路得關懷協會也提供了我們同樣的溫暖。一開始,我們這一群外來者之所以能有發揮的空間,孩子們之所以願意犧牲假日來上課,全都是因為教會和孩子們的關係融洽,孩子(以及家長)信任教會的推薦,而教會的老師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孩子們的玩心和惰性,我們的課程才得以一步步往前推進。
楊萌智老師,過溝路得關懷協會的靈魂人物。她與先生和嘉義一點地緣關係都沒有,只是投身商業經營多年後,人過半百的她,感悟到追逐金錢是一場沒有終止的賽局,她想要在人生的下半場做更有意義的事,因此祈求上帝的指引,要到一處沒有教會的地方傳播上帝的愛,這才因緣際會來到東石。
楊老師總是謙遜地說,自己很幸運能夠生活無虞,所以才有餘裕幫助偏鄉的孩子。可是我心裡很清楚,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踏入全新的領域,需要多大的勇氣。
她剛到東石時,人生地不熟,想要免費教孩子讀書的善心,極易被曲解成有詐騙的企圖。在一個篤信台灣民間信仰的社區裡,她親愛的上帝很難動搖家長的認知。但她意志堅定,先是集資買了房子,當作教會的聚點,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後又從附近的中、小學老師下手,讓老師們替她去說服家長,闡明課輔與宗教無關,這才慢慢有學生投入教會的羽翼。
自己的家庭在台北,但楊老師每週至少有五天待在過溝,和孩子們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儼然是孩子們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老師是孩子們遲來的父母親
教會中,孩子的年齡從幼稚園大班到高中不等,老師們要同時照看七十幾位來來去去的孩子。可敬的是,教會不問孩子們信不信教,只要願意,誰都可以到教會來吃飯、念書。
楊老師還不時將自己在台北的人脈拉到嘉義來,知名的音樂家、美術老師、從美國來的外語老師等,都曾南下指導教會的學生。
儘管有些孩子的家庭背景讓人鼻酸,但只要他們不放棄,教會也不會放棄,在雙方的努力下,孩子們還是有機會在顛簸的人生境遇中走出自己的坦途。在楊老師身上,我認識到「老師是孩子們遲來的父母親」。
因為 Program the World 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在東石建立的名聲,漸漸吸引附近教會的孩子們來參加課程。除了東石外,孩子們也來自布袋、義竹,甚至新營,使得這個窄小、簡陋的教會要照顧的孩子愈來愈多。
如果沒有楊老師十年前就來東石鋪路,如果沒有路得關懷協會的在地深耕,我們不可能把課程推展得如此順利。
在楊老師的帶領下,過溝的路得關懷協會曾經獲頒教育部的社教公益獎。然而我認為,獎項只是錦上添花的光環,他們奉獻給過溝孩子的一切,早就炫目耀眼,讓其他團體難望項背。
還記得有一年聖誕節,楊老師和我各自許了心願。她希望有一天能夠在過溝蓋一間華麗的教堂,在教堂內崇敬上帝,讓孩子們在教堂內學習一生需要的智慧。
我則希望可以在過溝蓋一間像是皮克斯的企業總部,孩子們可以把企業設在家鄉,既提供當地年輕人工作機會,同時把教育下一代偏鄉孩子的工作從我手中接棒過去。
等到那一天,過溝就會成為有美麗教堂與美麗企業總部的美麗家園。
曾經被放棄,
今天,蘇文鈺要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9歲時,他遇上一位「懂」他的老師,
從此,扭轉他的一生。
現在,他走進偏鄉,為一個個孩子改寫生命。
「我的研究若做好,只幫了幾個人,
但走入偏鄉,我要影響的是我們的下一代。」
---
書名: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作者:蘇文鈺;楊語芸撰文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