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適圈裡,大腦會繼續做熟悉的事,這種狀態很省力,這就是為何待在舒適圈既容易也不費力。而在跌撞區時,可能要學習新事物,當你嘗試做某件還不太擅長的事,大腦耗用的能量會很多。
「這首曲子我怎樣都彈不好。」
「我又把球打落水裡了!」
當你努力想掌握新技能或改善現有技藝,試了又試卻無法矯正錯誤,你就卡在跌撞區。
跌撞區就是指執行與期望不符。跌撞區沒有技術上的分別,可能是學跳新舞,彈奏一首曲子或擊出高爾夫球︙︙跌撞區才不管你有沒有才華或天賦,最厲害的人也可能跟新手一樣掉入跌撞區,可是最厲害的人能找到成功出路。跌撞區指的就是試了又試卻反覆失敗,超出目前的能力。
若將投球機設定每小時以平靜的六十五英里(約一百零五公里)練習,板球員就有足夠時間觀察球,然後以球棒中央擊球。如果將機器時速調至七十五英里(約一百二十公里),打擊的時間縮減,就需要更專心,但高手通常不太會漏球。等到機器上調至每小時八十五英里(約一百三十七公里),選手就覺得自己喪失先前掌控,沒時間準備之下常打出擦邊球或漏球。最後投球機以每小時九十英里(約一百四十五公里)的速率噴射球時,選手被團團包圍,掙扎著掌控球,無法及時反應揮桿,漏球率極高,卡在跌撞區。
如果你是殷勤的跑者,步入跌撞區會是怎樣?如果你三十分鐘就能輕鬆跑五公里,現在想用二十五分鐘跑到五公里,就得限制前半段在十二分半鐘內完成,在不熟悉又緊湊的步調下,你跑到一半就被逼進跌撞區,接下來四分之三舉步維艱,需要下更多功夫和決心,還得忍受長時間的身體不適,可能感覺再跑下去就會肋部劇痛,或者呼吸難以調節,可能二十五分鐘內跑不完五公里,也可能就此放棄。
跌撞區對身體來說可能很難承受,更重要的是它還會耗費你更多精神,想像一下這個跑者腦中可能產生的無用思想,可能叫他乾脆放棄算了,或在錯失目標時不斷費勁地精神喊話,要他再試一次。跌撞區可能讓人意志消沉到谷底,但也只有這種時候才可能真正進步。
老實說,很多人很難跳出舒適圈。你可能常去公園跑步,不過謝了,跑一圈就夠。或者你演奏也常彈琴,但彈的都是早就擅長的曲子。那麼工作方面呢?你經常跳出舒適圈嗎?
我們的大腦可能懶散,自然會儲存能量,開心不費力地在熟悉領域前進。在下頁的圖表2,你會看見在舒適圈裡認知力幾乎派不上用場。
在舒適圈裡,大腦會繼續做熟悉的事,這種狀態很省力,這就是為何待在舒適圈既容易也不費力。而在跌撞區時,可能要學習新事物,當你嘗試做某件還不太擅長的事,大腦耗用的能量會很多。
我們學習新事物時,大腦會產生神經路徑,這個過程需要能量。起先路徑很脆弱,但經過多次練習後就會變得強韌有效,想像一下你第一次學習新技藝時,無論是以九十英里的時速擊出板球、學彈新樂曲,還是工作時學用新系統,無庸置疑,清除路徑讓人感到奇怪尷尬,也很困難,需要耗費大量能量,但後面會變得輕鬆,雖然肯定不容易,過程中你可能會遭遇挫折,不過之後便急起直追,一再重複後就不需要那麼多能量。
最後曾經的叢林路徑就變成一條高速公路,交通(腦波信號)暢行無阻,這時你就能在舒適圈使用技能。
這就是不斷練習的結果,每一次執行都會變更容易。在此大略給你一些概念,讓你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掌握,一般普遍認為高爾夫揮桿需要四十天才會有進展,要是有天沒揮桿,天數就得往後順延。
大腦本來就是講求效率的器官,可說是懶惰的器官,看你要怎麼端看。大腦只想待在能夠儲存能量的舒適圈,不想連續花四十天練習高爾夫揮桿,這就是我們的挑戰。大腦很怕陷入跌撞區,所以該怎麼逼大腦踏出去?
面對高壓,讓自己像孩子般
其實我們能從小時候面對挑戰的態度學到很多東西,二十九歲的男人可以從五歲小孩身上學習面對挑戰的熱血和興奮,孩子可以輕易進入跌撞區,他們的好奇心發自直覺,他們不屈不撓,急欲學習新事物,不像大人害怕失敗。他們熱愛學習時的興奮感,要是因困難而失敗了,大不了再試一次、兩次……,並試著找出不同做法。一個孩子學騎腳踏車、學說一種新語言或游泳,能比大人簡單多少?
大家都希望孩子在嘗試新事物時,除了得到父母的鼓勵外就沒別的,所以他們自尊不會受損,失敗也不會有負面結果,他們停下來通常是因為內心倦怠,只要去睡個一個小時,醒來後又生龍活虎,能以同樣熱血和努力繼續加油。要是把這種學習心態用在高壓環境該有多好!
小孩不像大人一樣得應付壓力形成的後果。雖然我們再也回不去童年,但還是能從小時候的學習方式得到啟發,像孩子般直接卡在跌撞區,面對問題時,重新拿出孩提時的精神:不斷鼓舞獎勵自己,強調成功,保持自尊與活力。孩子們(玩樂時)容易興奮也不怕失敗,並常把自己推向跌撞區。我們在第一章講過,要把焦慮化為孩子般的興奮感,但成人思維卻讓我們陷入跌撞區時傷透腦筋。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 戴夫.亞雷德 Dave Alred
出版:三采文化
書名: 不被壓力綁架:駕馭壓力黃金8法則,在關鍵時刻不失常,表現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