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會使窮人做出糟糕的決定,而不是決策不當才導致他們變窮。低收入者並不是比其他人無能或不負責任,但有時他們的決定會導致他們的債務愈積愈多。
他要求參試者玩美國益智節目《家庭問答》(Family Feud)的遊戲。在益智問答中,參賽者會先得知一個主題,假設是披頭四的熱門金曲,接著他們必須猜測一百位民眾最常回應的答案。
英國的讀者會覺得那個遊戲很像英國以前的熱門電視節目《家財萬貫》(FamilyFortunes)。主持人是喜劇演員鮑勃.芒克豪斯(Bob Monkhouse),他聽到參賽者的答案後會說:「你說(黃色潛水艇),但我們的調查顯示……」觀眾會等著看那個答案是否上榜。如果沒上榜,製作單位會播放電子噓聲,表示答錯了。
在夏所設計的遊戲版本中,一群學生是「時間充足組」(time-rich),可以盡量地思考答案,沒有時間限制。另一群學生是「時間有限組」(time-poor),受到嚴格的時間限制。一開始,兩組的表現差不多,他們都考慮到自己被分配到的時間了。時間有限組在時間的壓力下,似乎比較注意時間。
不過,後來研究人員告訴「時間有限組」,萬一真的需要多一點時間,他們可以「借用」幾秒,只不過「借時間」是有成本的,利息很高:每個回合內,每借一秒,就必須從他們的整體時間扣兩秒。
所以時間有限組怎麼反應呢?別忘了,他們在一開始的幾回合還不需要額外的秒數,而且他們的表現跟時間充足組一樣好。即便如此,自從得知可以借用額外的時間以後,他們就開始借用時間了。彷彿「時間匱乏」這件事凌駕了其他的考量,短期的重要性凌駕了長期,現在多拿幾秒似乎比未來短少兩倍的秒數還要重要。最後他們的短期績效並未因此提升,在各方面都做錯決定。
所以,研究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即在匱乏的情境下,壓力會導致決策不佳。具體來說,會導致不理性、短視近利的思考。別忘了,夏找來研究的這群學生都是聰明人,智商一點都不低,但實驗的情境使他們做出不利自己的決定。
我不想過度解讀這個實驗,但實驗似乎顯示缺錢會使窮人做出糟糕的決定,而不是決策不當才導致他們變窮。所以,怪窮人自己造成貧困是錯的。在金錢觀方面,研究已顯示,低收入者並不是比其他人無能或不負責任,但有時他們的決定會導致他們的債務愈積愈多。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思維貧乏」。想要擺脫這種狀況,窮人需要的是金錢協助。讓他們從信用合作社迅速、便宜地借到小額貸款就是一例。微型金融服務提供窮人一些錢應急,給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大腦掙脫科學家約翰內斯.豪斯霍弗(Johannes Haushofer)所謂的「神經生物貧乏陷阱」(neurobiologicalpoverty trap)。
豪斯霍弗假設,缺錢使生活困難重重,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濃度升高,影響了窮人的思維。豪斯霍弗的想法也獲得研究的佐證,有些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的皮質醇濃度的確較高。
皮質醇濃度較高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例如,生病可能導致失業,而使家庭陷入貧困。為了得出確切的結論,我們需要知道「皮質醇濃度高」和「貧窮」究竟何者是因,何者是果。不過,驚人的是,低收入家庭裡,連一兩歲幼兒的皮質醇濃度也比較高,而且即使幼兒生病了,生病的幼兒(假設為因)比較不可能導致貧困(假設為果)。這類研究仍在初期階段,有些研究確實反駁了豪斯霍弗的假設,但多數研究結果呼應了他的假設。
書名: 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透過263個日常實驗,從心理學和行為科學解開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的真相,學會聰明用錢!
作者: 克勞蒂雅.哈蒙(Claudia Hammond)
出版社:臉譜出版
出版日期: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