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對」的,只要你從他的角度,看到他所看到的。如果太執著自己是對的,那也會是錯的。
近視說:「今天戲唱得很好,不過行頭不好!」
重聽說:「行頭很好,可惜聲音太小了!」
跛腳說:「什麼都好,但是戲台搭歪了!」
人都是透過自己的感官才能認識、經驗外在的世界。除此之外,人無法認知外在事物,可是感官也會誤導人。我們就以日升日落為例,這世上每個人都知道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因為這是我們每天都目睹的現象。倘若你告訴一個小孩,說這不是真的,他一定會十分困惑,我應該相信自己所見嗎?
事實上,太陽不會繞著地球轉,我們看到太陽升起落下只是視覺創造的假象。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因觀看的角度,從這邊看是平緩的山嶺,從那邊看是陡峭的山峰,面貌風情各有不同。
如果我們各自描述阿里山的風景。我說的是從我的角度看到的風景,與你看到的就不同。如果有一百個人去那裡,每個人認知都不會相同,經驗也將有千差萬別。就像俄國評論家別林斯基說的:「一千個觀眾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某一項真理對某個人來說,的確是真理;但對其它的人而言,卻未必是。而其他人所認為的真理,也不一定是每一個人的真理。如果我們找人來評斷誰是對的?誰是錯的?那又更難了,同意你觀點的會說你對,同意我觀點的會說我對,這又回到原本的爭議上。
只要問問任何一個律師或法官,就知道道理並非真理,而真理也不一定越辯越明。如果真理是如此明顯,我們何必要一個最高法院來解決爭議呢?而且即便如此,大法官們還經常彼此意見不同,爭吵得非常激烈。
二十世紀初的時候,美國一位名聲遠播的社會評論家亨利.孟肯(H.L.Mencken)因為常在報上發表批評美國人生活方式的文章,所以不斷地收到成堆讀者們寫來痛罵他的信。
然而,孟肯給予每一位讀者們的回信內容全都一樣,只有簡單的一句話:「你說的也許有道理。」孟肯的智慧的確令人折服,多少潛藏的衝突爭端就在這句簡短的回覆下消弭於無形。
這故事我曾一再提到:有兩個人因見解不同,發生嚴重爭執,相持不下。他們決定請德高望重的大師主持公道。
第一天晚上,甲找到了大師,說了他的看法。大師說:「嗯!你說的有道理。」
第二天晚上,乙也找到大師,說了他的想法。等他說完,大師說:「嗯!你說的有道理。」
事後,一旁的弟子不解地問:「兩個人的說法完全不同,你卻說他們都有理,怎麼可能兩人都是對的呢?」
大師笑著對弟子說:「嗯!你說的有道理。」
人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來談、來感覺事情,因而很難了解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在你對別人的言行評價為「不可理喻」的時候,你也許得到了同樣的評價,所謂的「據理力爭」,不過是在鬧「瞎子摸象」的笑話。
其實,每個人都是「對」的,只要你從他的角度,看到他所看到的。如果太執著自己是對的,那也會是錯的。
人為什麼爭吵?為什麼堅持己見?為什麼怒氣橫生?
因為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法國哲學家夏提埃曾說:「唯一的想法是最危險的想法。」人無論多麼客觀,都是來自個人的主觀,只是多與少的區別。如果你想了解某件事,就必須放棄原有的成見。因為一旦先有判斷,就在心中有了結論,你的心就關起來了。
「他或許是對的。」只有當你開始接納別人的意見,心才能打開。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何權峰
出版:高寶出版
書名:你的煩惱和痛苦,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