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遠固然重要,但想看得遠,就必須要求自己先站得高。有些風景,若不站在高處,永遠體會不到它的魅力;有些路,若不啟程,永遠不知道它是多麼美麗。
讀過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人,難免會嘲笑井底的青蛙見識短淺、故步自封。其實,那個常常被我們嘲笑的「井底之蛙」實在冤枉。為何冤枉呢?因那隻青蛙就生活在那個環境,牠之所以看不到遠方的大海、看不到遼闊的草原,是因為牠站得太低。一隻整天站在井底的青蛙,除了上面的一小塊藍天,還能指望牠有多遼闊的視野呢?
俗話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牛頓是影響人類歷史最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去世後,有人寫下詩歌讚美他:宇宙和自然的規律隱藏在黑夜裡,神說:讓牛頓降生吧!於是一切都成了光明。
然而在一六七六年,謙虛的牛頓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卻寫道:「若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據說他還講過:「我不知道世人怎麼看我,但在我看來,我就好像只是在海濱嬉戲的孩子,不時為比別人多找到一塊更光滑的卵石,或一個更美麗的貝殼感到高興,而我面前浩瀚的真理海洋,卻還完全是個謎。」
很多人認為,這些話不過是牛頓的自謙詞,其實,牛頓用他的成功詮釋了這個道理──只有你站得夠高,才能看得更遠。
人的思想和對事物的看法,如同參差不齊的山巒,有高低層次的區別。很多時候,人的思想層次和眼界高低,決定著你對事物的認知深淺。
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人正一起蓋房子。有人問他們:「你們在做什麼?」第一個人回答:「我在賺錢。」第二個人回答:「我在蓋房子。」第三個人回答:「我在建造一座人間最美的建築。」結果第三個人成了著名的建築師。
這個寓言很古老,也很直白。我以前看到它,雖有一絲感覺,卻未能深刻領會其中奧義,但今日再看,依然有收穫。是的,同樣一件事,在不同人心中有著不同的理解,正是這份看法和理解,體現了迥異的思想,思想往往決定了人的成長及一生的成就。即使面對同一件事,有人僅看到表象,有人能看透本質,有人卻能舉一反三,找出類似事物的運動、發展規律,提出不同凡響的預見,因此能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看得遠的人,是思想有高度的人。思想低的人,如同站在谷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思想中等水準的人,如同站在山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思想高的人,如同站在山頂,「不為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看得遠固然重要,但想看得遠,就必須要求自己先站得高。有些風景,若不站在高處,永遠體會不到它的魅力;有些路,若不啟程,永遠不知道它是多麼美麗。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湯木
出版:高寶出版
書名: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