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就業博覽會正如火如荼展開,參加台大校園企業徵才博覽會的275家企業就開出了兩萬個職缺。新鮮人就業或是職場轉換跑道、自己接案子做,都一定要遞出履歷表。履歷表就是為了行銷自己,你會怎麼寫?
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裡,不重視個人簡介資料是很吃虧的。如果不知道那個人是誰的話,想必很難交付給他工作,或是向他購買商品。
而在製作商業用個人簡介資料時,有兩個容易犯的錯誤,一個是「履歷表風格的簡介資料」;另一個是「自傳風格的簡介資料」。
前者錯在最後總會列舉太多不必要的經歷;後者則錯在有時會寫成自己的傳記故事,但卻無助於告訴顧客自己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好處。
▌履歷表風格的簡介資料
1996年 進入出版社藝文社服務(編輯兼記者)
2002年 獨立成為自由作家
2012年 出版《絕對不會緊張與任何人都能侃侃而談的訣竅!》
2013年 成立教授「說話與書寫」的傳達力研究所
2013年 成立山口拓朗寫作補習班
2014年 出版《一寫就讓人秒懂的87個寫作法則》
上述簡介,想必每個人看完後過10秒應該就忘記內容了。
這份簡介最大的問題是,看不到此人的價值。好像可以聽到看完的人忍不住發出:「所以呢?」的聲音。
▌自傳風格的簡介資料
我對作文開始感興趣,是在就讀高中的時候。在寫描述遭受原子彈攻擊倖存者的不安與痛苦的電影《黑雨》之觀後感時,班導師很喜歡我寫的文章,也因此被刊載到校刊上。但那時,我並沒有喜出望外的感覺。
對於寫文章,真正覺得「有趣」是大學畢業後,在出版社擔任編輯與記者工作的6年時光。因為採訪所需,得不斷來回穿梭日本全國各地,然後找時間寫雜誌報導。那段日子雖然很辛苦,但我卻覺得很充實又有意義。在2002年獨立~〈以下繼續〉
如果不是相當有名的人所寫的文章,通常像這樣冗長且充滿自我本位的簡介資料,應該很少人會仔細地閱讀。
這並不是指「說自己的故事」不好,而是如果有無論如何都想傳達的事情的話,最好和簡介資料分開寫,才是明智之舉。「把自己的價值淺顯易懂地表達出來,然後闡述這個價值可以為目標對象帶來什麼樣的幫助」,這樣的個人簡介資料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型。
我認為個人簡介資料中不可或缺的,是以下3要素。
1. 商品
具體表示自己到底賣的是什麼吧。如果讓看過簡介資料的人覺得「結果,還是不知道這個人在做什麼」的話,那要讓人認可自己的能力進而交付工作的機會,可說十分渺茫。
2.強項
為了要讓自己「被購買」,有必要明確表示出可以提供給目標對象的自我強項是什麼。強項的種類,諸如工作(商品)的特徵、提供的方法、提供的場所、技術、人品、想法……等,有各種不同可能。要是能明確地畫分出強項的話,也會變得容易拉大和同業競爭者的差異(也會較容易被顧客青睞)。
3.成績
所謂成績,就是信賴。經歷、工作的件數、顧客的數量、和大企業的往來頻率、顧客裡是否有知名人士……等,都可以算是個人成績的一部分。此外,如果曾經被大眾媒體(電視、電台、報紙、雜誌等)報導,也可以算做是一項很不錯的成績。把成績做過大或過小評價都不好。所以可借重數字或專有名詞的力量,盡可能地讓他人認知到「這是一個有實力的人」。話說回來,成績豐富本身,也可算是一種強項。
現在試著來看看,
▌加進以上關鍵3要素的簡介資料
山口拓朗
傳達力研究所所長/山口拓朗寫作補習班班主任
曾經在出版社擔任編輯與記者,之後獨立成為自由作家。曾經達成的成績,是從演藝人員到政治家、運動選手、經營者、商業人士、家庭主婦、學生、小孩,不論有名與否,18年來共累積2200件以上的採訪報導。
現在,以即便是複雜的事,也能寫得讓小學生都懂的「寫作力」為武器,除了進行商業書與實用書的寫作之外,也負責經營幫助客戶以寫作來提升業績的「山口拓朗寫作補習班」。其以自身不斷磨練而領悟的寫作術為基礎,訴求以目標讀者為本位才能寫進人心的方法與建議,亦廣獲各界好評。此外,亦常以「寫出讓人好懂又忍不住想買的文章」為主題,舉行演講或講座,一年大約有50場以上。
座右銘是「從辭不達意的苦惱中解脫吧!」
文章產量豐厚,散見以下各大雜誌:《FLASH》《朝日週刊》《日經大人的休憩》《OZ magazine》《壯快》《溜溜東京》等。
著作有《一寫就讓人秒懂的87個寫作法則》等。
在介紹商品(藍字)同時,用強項(紅字)來吸引讀者興趣,並藉由成績(粗體)來獲得讀者信賴。如果您的個人簡介也能以這樣的形式書寫,我想,要求與您進一步合作,或希望您提供多一些商品資訊的人,不久後便會出現。
--本文摘自山口拓朗《一寫就熱賣:照抄就很好用的101個推坑寫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