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過去一向只作除弊,甚少涉及興利。金管會能嗎?金管會有如此的視野高度嗎?
「監理沙盒」最早由英國提出。英國二次戰前,曾是殖民世界的日不落國,至今仍念念不忘昔日的輝煌榮光。今日推動金融「監理沙盒」,表面看來是想建立一個沒有傳統金融法規規範的獨特環境,讓適法適所的科技金融業能蓬勃發展;究其實,骨子裡還有更多的企圖。英國財政部所圖的不只是科技金融的改革,更想聚集全世界一流人才,爭取金融規則的制定權和話語權。單是2014到2015年,倫敦就吸引34億英鎊的風險投資基金,其中就有數家育成單位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市值在10億美元以上。
英國財政部於2014年還宣佈倫敦要成為全世界「FinTech的首都」。「監理沙盒」的設計,使日薄西山的英國金融業又有了喘息的機會;但英國已經不是昔日的「日不落國」,它的典章規劃,鮮少有大國會加以理睬。中、美這兩個網路科技強權,自然不容越俎代庖,至於德、蘇、法、日等這些網路區域強權,也不甘雌伏於英國制定的規章底下。因此,「監理沙盒」一推出,僅有新加坡、澳洲、香港、泰國等金融弱勢卻相對活躍的國家,即時呼應,互相幫襯爭取全世界金融規則的制定權。
一流的公司訂規則,二流的公司創品牌,三流的公司做產品,四流的公司當代工。這是全世界財富、權利分配恆古不移的定律。台灣長期被殖民養成的殖民地心態,主政當局向來不敢問鼎世界規則的制定權,甚至連知名的企業宏碁施振榮都只敢提到「創品牌」而已,難怪台灣的中小企業發展往往到某一種程度就自我設限,不敢有突破藩籬框架,引領世界的雄心壯志。
作者:簡永松
(行政院科技顧問、TFE台灣資金交易所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