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突然問我問題,會讓我的腦袋變成一片空白?」
有些讀者或許還會說「我一直都是這樣」也說不定呢。
「如果有好好思考過,一定能答得出來的!」
「就是因為平常都不去想,當下才找不出話講!」
有些人可能會這麼告訴你,但我覺得不是這樣。
就算是我們整天掛念的事情、即使是我們認真思考過的事情,反而會因為太過緊張使腦袋變成一片空白,就會像當年的我一樣,一丁點兒都想不出來。
別人突然拋出一個問題,雖然當下沒辦法順利回答,可是對方離開後卻能想出好答案。這就代表著,這根本不是答不出來的問題,自己肯定可以好好回答的。
我就像這樣,一直因「腦袋變成一片空白」所苦。我曾經查閱許多書籍,也問過應該能替我解答的人。
「為什麼別人突然問我問題,會讓我的腦袋變成一片空白?」
深受這個毛病所苦的我,雖然心裡七上八下地想著:「問人家這種事,會不會被當成工作能力很差或是很沒用的人?」但最後仍鼓起勇氣,開口詢問我向來敬重又以精明幹練聞名的本部長。
想不到,他只回我一句:「我從來不會這樣。」……早知道就不問他了(笑)。
當我開始自己創業後,還是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所以趁著參加某場講習會時,向一位出過很多本書的經營顧問講師討教,開口問了同樣問題。
可是很遺憾的,我沒有獲得什麼有用的回應。印象中他給我的回答,大概類似「多累積經驗就好」。
最後我體悟到,自己的問題還是得靠自己解決。
該如何避免腦袋瞬間一片空白?
如果是後輩或部下、合得來的夥伴等,不論他們問我什麼問題,我的腦袋都不會突然變成一片空白。可是為什麼換成大人物或上司、我敬重的人來問問題時,我的腦袋就會陷入一片空白呢?開會時也一樣,為什麼當話題轉到我頭上時,就會整個腦袋像當機般,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我們常聽人說,面對常相處的人就不會緊張。可是若對方是自己敬重的上司、前輩,不論碰面的頻率有多高,還是會讓人忍不住緊張起來。同樣的會議參加再多場,或是同樣的人碰過再多次面,彼此明明已經很熟了卻還是會緊張,這又是為什麼呢?
說到頭來,原因就在於「被觀看者」與「觀看者」的不同罷了。
當後輩或部下來找我們商量事情或問問題時,我們可以一派輕鬆地應答,是因為我們站在「觀看者」的角度。
所以,就算對方問了我們不太了解的事,我們也可以馬上做出回應,或者反將對方一軍。
「他心裡真正煩惱的是什麼?」
「我該怎麼淺顯易懂地告訴他呢?」
「這麼說來,他近來好像沒什麼精神。」
我們甚至也能像這樣仔細觀察對方,給予回應。
可是若對象換成了不起的大人物或是敬重的人、心裡欽慕的人,這可就行不通了。
這時的我們會陷入「被觀看」的立場,想著:
「我想給對方好印象,想討對方喜歡,希望對方能佩服我。」
「要是我答得不理想怎麼辦?」
「我不想被對方當成笨蛋……」
但其實只要像面對後輩與部下提問時那樣,站在「觀看者」的位置,而不是處於「被觀看」的狀態,我們的腦袋就不會變成一片空白了。
不過事實上,有時候後輩或部下提出的問題,也會讓我們陷入「被觀看」的處境裡。好比說像下面這樣覺得受到威脅的時,你心裡會想:
「他能力搞不好比我強……」
「我說不定會被這傢伙超越……」
或是在後輩面前莫名想虛張聲勢的時候,會說:
「差不多到我這個等級後,這些都只是小意思啦。」
然後抱著過度的期望,想著:
「我想要受人敬重!」
「希望部下認為我是能幹的上司。」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森下裕道
出版:台灣東販
書名:不焦慮的練習:告別不安與混亂,關鍵時刻更從容的處世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