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勤勞」有什麼危險呢?它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答案就是「喪失人性」。
吳相洙課長是一名認真工作的職場人,從進公司到現在,常常清晨起床,然後工作到很晚。因為他的個性基本上就是只要交給他的工作,不管什麼事,他都會把它做好。再加上他認為勤勞踏實的態度原本就是職場人最重要的美德,於是晚上加班變成是必須的,週末上班也成為了選擇。
其實吳課長的踏實是來自家庭的影響,他的父親也是過得認真踏實,經常對子女強調勞動的神聖。或許是因為這樣,吳課長很自然地培養出像現在這樣的生活態度。其他人也都一致肯定吳課長的踏實,也因為他認真工作的緣故,所以在適當時候都能夠獲得晉升。
但是付出的代價也隨之而來,認真工作的結果就是對家庭疏於照顧,而且除了工作以外沒有其他嗜好。大家都把吳課長當作「工作狂」,吳課長自己也承認他是「工作中毒者」,但是他覺得這是沒辦法的事。一方面無論發生什麼事,他都要扮演擔負起養家的家長角色,另一方面為了在這麼激烈競爭的社會裡生存,他也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
不過有時看到準時下班和家人團聚,同時又能享受個人嗜好生活的後輩,吳課長心裡多少會覺得羨慕。自己為了養家,至今總是把加班當成家常便飯,最近公司的年輕後輩也是為了家人而盡可能準時下班。看起來同樣都是為了家人,但實行的方法卻完全相反。
在吳課長的眼中,最近的新世代似乎看輕了勞動價值,讓他感覺有些焦急。不過看到他們能放下工作,把時間投資在家人和自己身上,也讓他覺得羨慕。到底哪一邊才是對的呢?
A:「過得更好!」是一九六○至七○年代經濟開發計畫實施環節中的新鄉村運動的標語。
這個運動初期只是單純為了提高農村所得而開始,因為得到成效,所以發展成推廣至全國的泛國民運動。新鄉村運動也是以「勤勉.自助.合作」精神為基礎,強調認真工作,是「我們也要過得更好」的意識改革運動。從那時候起,「勤勉」就成了所有人必備的基本精神,而且是過好生活所必須具有的美德。
現在已經很少人會提到「勤勉.自助.合作」的新鄉村精神了,不過「勤勉」卻仍然被定位成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近來無論是哪個領域、做什麼工作,只要踏實勤勞,大家就認為不會有問題。「想成功,一定要勤勞!」勤勞才是在現代社會中開啟成功之門最關鍵的鑰匙。另一方面,勤勞也成為判斷一個人的重要標準。
企業要任用員工時,首先會想了解那名員工是否踏實及勤勞,在評定職場人工作考績時,除了成果之外,也會重視員工是否工作勤奮。即使成績表現平平,只要是工作勤奮、認真踏實的員工,評價在某種程度上就能維持在前段的水準。
這樣一來,最近職場中留下來的多半都是勤勞又踏實的人。因為喜歡錄用勤勞的員工,被錄用的人集合在一起後,又再以勤勞作為準則去建立評價標準。從此,不勤勞的人在組織內便難以生存下去,因此今日的職場多半就被具有勤勞特質的人所掌握。
那麼如今只有勤勉踏實的人存留下來的職場,是什麼樣的面貌呢?是否因為大家都很勤勞,所以就不需再強調勤勉踏實的特質了呢?很不幸地,答案是否定的「No」,因為現在變成留下來的人之間要競爭誰更勤勞了,此時正常的上下班時間,已無助於判斷一個人是否勤勉了。
舉個例子說明,有的公司正規上下班時間是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如果有人八點五十分就到公司上班,他是否應該被認定為勤勞的人?絕對不是。我們常看到比正常上班時間提早十分鐘出勤的人,還是被視為不夠勤勞。並不是不勤勞,而是其他人大多提早出勤,守著座位(有沒有在工作是另一回事)。
只要比其他人晚到,不管是不是還在正常上班時間內,就會被誤解為不勤勞。那麼下班呢?想要下午六點準時下班,從座位上站起來時看到大家都還在座位上低頭專注地忙著些什麼,心裡總會覺得不好意思。對照起來,好像只有準時下班的自己是一個偷懶的人,令人訝異的是有很多人因此把自己的下班時間調整為與主管的下班時間一致。
就像這樣,今日職場上對勤勞的評價已不再由是否準時上下班來決定,而是看有沒有比其他人認真,工作時間有沒有比其他人長。用比較誇張的方式形容,近來的職場好像變成表現自己有多勤勞的「勤勞選拔大會(?)」,就跟選美大會的參賽者較勁自己有多美一樣(這時也許有不少人覺得「我們公司不會這樣」。當然每個公司的文化不同,很難將其一般化,但還是有不少公司習慣在正常下班時間後繼續工作)。
既然如此,那比以前更勤勞、更踏實工作的現代人,有比以前幸福嗎?(我們已經知道答案)很不幸地是沒有。我們雖然勤勞,但卻難以感到幸福,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就是只知道勤勞踏實地「工作」,根本沒有時間享受生活中的幸福,也就是說勤勞無法保障幸福。也許會有人想反問:「不是這樣的,難道是不要太認真工作嗎?」這時候就要先聽聽尼采的觀點,再接下去討論。
被稱為盲目勤勞的典型工具,是達到財富與名聲的捷徑,也被視為是治療倦怠與熱情的特效藥,但是人們對於它所具有的危險性,對於它最高的危險性卻絕口不提。
──《快樂的知識》
在尼采那個時代,勤勞是相當重要的價值標準,勤勞的人比不勤勞的人能享有更多的財富與名聲,但是尼采並沒有一味地正面解讀「盲目的勤勞」,當然他看起來也肯定勤勞會帶來財富與名聲,而且可以治療倦怠與熱情。但是他的「雷達」卻捕捉到勤勞所具有的危險性,而且還更進一步觀察到沒有任何人提及勤勞的危險性。
尼采發現「盲目的勤勞」有什麼危險呢?它又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答案就是「喪失人性」。尼采並未將盲目的勤勞視為正面的生活價值,更沒有進一步樂觀地詮釋非人格性的勞動。在他看來,勞動是消耗性的生活,而且只不過是奴隸的文化。
勞動的高貴,是最可憐的現代瘋狂表象,那是奴隸的夢想。
──《遺稿(一八六九年秋至一八七二年秋)》〔유고(1869 년 가을 ~1872 년 가을)〕在尼采看來,談論「勞動的高貴」是奴隸所抱持的思考方式。他的邏輯認為只有奴隸才會一邊談著勞動的高貴,一邊過著消耗性的生活,而主人卻到其他地方尋找勞動以外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實際上勞動是奴隸的文化,而非主人的文化)。
在此我們不能遺漏的一點,是尼采並沒有一味地否定「勞動」本身,尼采所否定的是奴隸抱持的「盲目的勤勞」,還有瀕臨那種狀態的勞動(用「勞動的高貴」包裝的非人格性勞動)行為。有不同於此的另一種「高貴的勞動」存在,那是什麼呢?我們來看尼采的主張。
唯有具意志自由的主體所做的勞動才是高貴的。
──《遺稿(一八六九年秋至一八七二年秋)》
最後哪種勞動高貴與否,是取決於勞動的主體是否具有「自由意志」。如果主體具有意志上的自由,就是「高貴的勞動」,相反地就會是「奴隸的勞動」。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 李豪鍵
出版:商周出版
書名:尼采先生之沒禮貌的上班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