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爬樓梯」來看待生命的歷程,「在我們越來越長壽之後,我們對於60歲以後,人的心智和狀態有了更多的理解,應該把傳統從病理學的定義,改成潛力的開發。」
作者:楊寧茵
在時光的洪流中,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憑空多出了30年,有想過我們可以拿這30年的時光做什麼?有想過你的「第三人生」該怎麼過?
珍芳達的「第三人生」論述,認為「爬樓梯」才是正確看待生命的方式
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好萊塢女星珍芳達(Jane Fonda),也是知名的女權主義和社會運動者。她曾經和父親亨利芳達合演的得獎名作「金池塘」,兩人透過電影深刻地描繪出許多高齡者的心聲。2012年,她應邀在TedxWomen Talk上,針對「第三人生」發表了一段精采的演講。
她在演講中提到,傳統對於生命歷程的想像是「鐘形」的,在中年時達到頂峰,然後一路走下坡,直到入土為安為止,「傳統對於『老齡』(aging)的觀點和理解來自病理學。但這個論述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就算萬事萬物都是盛極必衰,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人的精神(Human spirits)是可以一直向上的。」
因此珍芳達選擇用「爬樓梯」來看待生命的歷程,「在我們越來越長壽之後,我們對於60歲以後,人的心智和狀態有了更多的理解,應該把傳統從病理學的定義,改成潛力的開發。」
這正是許多哲學家、藝術家、音樂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在努力倡議的事。「歷史上第一次,我們的社會制度、文化風俗、甚至經濟環境等,跟不上人口的變遷。社會架構和文化風俗都需要大幅度的重新定義和扭轉。」
她認為長壽帶來的「第三人生」,讓人們有機會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真實地面對自己,並回顧自己過去的生命,達成和自己、和別人、和周遭社會和解的狀態,「經驗本身不會使我們聰明,是回顧和理解經驗的過程給了我們智慧,讓我們能達到全面觀照、智慧圓融和回歸自我的境界。」
珍芳達說,她在奔五之前十分拒老抗老,「一早醒來,常常連續六個念頭都是負面,」但現在她78歲了,真正屬於「老年」族群,她說「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
更多想像+良好規劃+事先準備,轉化這30年人生的黃金年代!
珍芳達的「第三人生」演講有超過兩百萬人觀看,是近年來歐美社會興起的「第三人生」運動中的一個著名的案例。如珍芳達這樣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是歷史上教育程度最高、最健康也最富有的「老人」,大部分身體都相對健康,也還樂意貢獻社會,但因為之前對「第三人生」的想像太少、準備太少、缺乏規劃,因此許多人被迫跌跌撞撞地進入這段人生,而無法好好地享受這份老天爺給的大禮。
在台灣300萬超過65歲的長者中,有超過8成的人是健康的,只有不到兩成的人是需要某種照顧(也不是24小時)的失能者。所以我們真的該開始好好想想第三人生怎麼過。
你呢?你的第三人生是什麼?
本文出自The Third Act 第三人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