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好像「天生」就很會說話,有他在的場合總是氣氛融洽,有些人卻光想到要開口說話就渾身不對勁?究竟聊天到底有沒有訣竅呢?日本口語溝通學院院長金井英之認為,社會上有許多人正在為了「說話」而煩惱,但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卻不免得需要與人互動。為此,他提供了以下4個原則,讓你能不再為說話所苦,能開始享受在聊天的樂趣當中。
你不妨想想,能暢所欲言講話的時候是否覺得很過癮?反過來說,在聊天的時候,若你能是那位讓對方侃侃而談的人,也會讓對方覺得「跟你聊天很愉快」。
當然,對話是像傳接球一樣,需要一來一往才能成立,所以你可以記住「對方七成、自己三成」的原則,不需要從頭到尾都是負責聽話的人,但自己可以少講一點,盡量讓對方多說,也是透過對話贏得對方好感的方法之一。
除了傾聽很重要之外,懂得如何回應對方也是對話能否順暢進行的關鍵部分,唯有適時做出附和,才能讓聊天有節奏,彼此都能自在地延續對話。
2.找出彼此的共通點
在聽對方說話時,若能找到彼此的共通點,將會是讓對話熱絡起來的好機會。
《跟誰都能聊不停》一書指出,一般人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人會有戒心,相反地,會將與自己有共通點的人視為「同類」,因為一旦發現對方與自己有相同之處,變會產生安心感。
而容易找出共通點的話題有:天氣、工作、興趣、現居地、兄弟姊妹、共同朋友、困擾與煩惱等等,你不妨試著跟對方聊聊上述這些話題,再從對方的話裡,找出彼此的共通之處加以延伸對話,如此一來,即使是跟不熟識甚至第一次見面的人聊天,都能很快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3.發揮觀察力
若今天你的好朋友因為重要客戶被別家公司搶走而心情不好,向你訴苦完後,你補上一段「你太不小心了吧!那麼重要的客戶還被對手搶去,你就是對什麼事都太放心,根本是叫別人來搶嘛!」你覺得一個心浮氣躁的人聽到這番話,心裡的感受會是什麼?想必情緒會變得更負面、更暴躁。
其實人在說話的時候,措辭、表情、態度和舉止上都會顯示出當下的心理狀態,而要判斷對方的心理狀態時,其實最大的資訊來源正是「眼睛」,無論是憤怒、難過、開心,都能從眼神中得到線索。
至於在觀察對方講話時的舉止時,一般來說,當對方摸著自己的鼻子、嘴角,通常表示對方在說謊;發現對方對某些字句很敏感,不斷插話、不讓自己或週遭人發言的時候,則表示對方可能為了不想被拆穿某些事實而出現的舉動,想拉起防線,阻止對話朝向自己害怕的方向發展。從眼神到言行舉止,在對話時你都應該發揮你的觀察力,了解對方的心理狀態後,再決定自己的說話方式與口氣才最為恰當。
4.小心談話陷阱
「欸我跟你說,我突然想到上次我去很有名的那家餐廳吃飯,服務態度真的很差…..還有阿….」聊天時,若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自顧自地閒聊起自己的事情,很容易會變成各說各話的狀態,彼此可能其實都不想聽對方閒聊,雖然這種時候話題可能不會中斷,但卻是無法延續的對話,只不過是看似熱絡而已。
要記住,開口和人對話都是有目的的,平時跟人對話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想建立良好關係」或是「加深情誼」,因此,在開口說話前,你得想得是「對方想聽、想聊的話題」,要讓對方能產生好感,才是真正「會說話」的人。此外,聊天時最好不要出現八卦、壞話、抱怨、炫耀、政治、宗教等話題,避開敏感話題,才能減少讓氣氛尷尬或緊張的機會。
(本文取材自《跟誰都能聊不停》,究竟出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