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表上最強男人之稱的鈴木一朗,已達成職棒生涯三千支安打的紀錄。令人驚訝的是,當專家檢視他的兒時作文發現,他從小進行嚴格的目標管理,完全吻合PDCA企管理論。
原來,《我的夢想》一文隨著廣告快速流傳後,立刻被日本企管專家認為是「PDCA代表作」,成為日本各大管理講座及企業研習營的經典教材。日本著名的股票上市顧問公司船井綜合研究所,其首席顧問川原慎也就曾在訓練活動中公開表示,鈴木一朗就是PDCA的典型代表。
而去年下半年日本最暢銷管理書《鬼速PDCA》作者富田也說,「這篇作文,真的就像一紙PDCA計畫。」他解釋,小小一朗在這篇作文的筆法雖童稚,但行文結構邏輯完全符合PDCA的「計畫——執行——檢查——改善」四項心法。
▲點擊圖片放大
計畫,犧牲玩樂也必須做 自我審視打擊率 盯緊目標執行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流的職業棒球選手。為了這個目標,我一定要參加國、高中的全國大賽。」鈴木一朗在文章開頭便寫下了他的短、中、長期目標;這是啟動一趟PDCA循環的先決條件:設立具體目標。
接下來的P,也就是計畫(Plan)部分,需要寫出「為了達成目標必須做到的事」,在這裡,六年級的一朗雖然沒鉅細靡遺地寫出各種細項,但他也直指核心地寫下,要達成目標須做到的事,就是「練習」。「想要活躍於球場上,練習是必要的。」他這麼寫到。
「我從三年級開始,一年三六五天中,就花了三六○天拚命練習,一周與朋友玩的時間不到六小時。我想,這樣一定就能成為職業棒球選手。」這一段,被專家認為可以看作是D,也就是「執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執行者須列出可供查核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而一朗的KPI就是練習時數,一年練習三六○天、每周玩樂時間不超過六小時。
重視努力成果的他,在文章第四段寫到「我看了所有的投手,確定自己是大賽中的No.1,在打擊的部分,縣立大賽的四場比賽中,我就擊出了三支全壘打,整體打擊率是五八.三%,連我自己都很滿意這個成績。」
很難想像,當時年僅十二歲的鈴木一朗,就懂得記錄自己每場比賽的安打數,並算出賽季的打擊率,而這也掌握了C階段的檢視原則:在達標的過程中,確認自己設定的計畫、執行作法是有效的。
檢討,有成效再繼續努力 不只是贏一年 要穩穩打進職棒
在完成檢視之後,既然確定作法有效,就要在A的「行動」階段,將以上的作法,列為接下來的標準作業流程。於是,小小一朗在作文這麼寫到:「接下來也要保持這個狀態,繼續努力。」
當然,這篇文章不是PDCA計畫書,一朗畢竟還是個孩子,所以文章末段,他有了充滿童真情懷的結尾:「等我成為一流的選手,我一定會送比賽入場券給那些照顧過我的人,讓他們為我加油,也是我的夢想之一。」
熱血拚搏、理性計畫、堅持到底,而又萌樣無敵,難怪一朗能夠成為最有實力也最受歡迎的職棒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