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想要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必須要超越現實

想要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必須要超越現實

2017-02-18 13:59

這並非意味著現在的生活狀態不好,而是當我們想知道要怎麼做才能過得更好時,就必須朝向位於現實生活彼方的理想看才行。也就是說,不要認為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一切,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

事實上,有很多現實的生活狀態確實很難讓人肯定它、覺得它是正確的。比如說,我們不能因為肚子餓,就無限量地一直吃。更別說,生病的時候,我們的食量更是要受到限制。所謂的「善」,前面說過,就是對自己而言「有好處」的意思,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對自己有好處的事物,但什麼是善,每個人的想法不盡相同。

有時候,我們希望的善可能是在離現實最遙遠的地方。很少有人的理想與現實一致。我們在思考怎麼活下去的時候,需要的不是追認現實,而是可以超越現實的努力,無論現實的狀態如何,都要追求理想。

前面我們提過,事情發生後再解釋的方式,稱作「事後理論」。採用阿德勒的目的論看這個世界,你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用情緒性字眼責罵小孩的父母,可以找出很多理由說明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他們有一個最原始的目的在前面,也就是希望透過責罵,讓小孩照他們的意思行動,至於責罵的理由到時再找就好,什麼都可以。

國家和國家發生戰爭時,都會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假使有人大喇喇地說,我希望透過戰爭獲得經濟利益,我想大概就沒有人會支持戰爭吧。但若說是為了正義、或國家利益而戰時,就會有人支持戰爭。事實是,主事者先有一個發動戰爭的原始目的,之後再想辦法把它正當化。

也就是說,主事者已經決定要發動戰爭,之後才搬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戰爭到底是是善〈有好處〉是惡?除了戰爭以外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嗎?還是說,透過戰爭更無法解決問題等,其實這些問題都有檢討的必要。但事後理論不問發動戰爭本身的是非,對已決定的事情不做批判,反而在事後找理由替它正當化。

心理學也是一樣,光只有事後追認現狀,沒有改變現實的力量,一味地把目光朝向過去,分析當下的症狀,這樣的心理學也不會有解決問題的力量。阿德勒並非完全對過去不聞不問。他在做心理諮商的時候,會詢問個案的過去,但他的目的不是把過去發生的事件當成現在的問題發生的原因。

因為,即使這麼做,過去也不可能再重來。但是,為了讓當事人知道,無論是過去或現在,換了一個人,仍會做出同樣的事情時,這時候確實有必要詢問對方過去的事,目的是為了讓個案意識到過去從未意識到的事。如同尼采說的:「原來這就是人生〈das Leben〉啊,好、既然如此,那我這次要不一樣。」〈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麼一來,當事人往後的人生將會煥然一新。

心理諮商時的洞察,通常都是透過這樣的形式發生。過去並非毫無用處。正因為有過去悔恨莫及的痛苦經驗,才有可能獲得這樣的洞察。但我們的重心不是放在過去,而是未來。無論過去或眼下面臨什麼樣的問題,接下來要怎麼做、或能做些什麼,這才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事。

合乎現實地活下去

另一方面,除了超越現實,也要注意不要失去與現實的連結。

阿德勒使用unsachlich 這個字,對於與人生失去關聯,或與現實失去接觸的生活方式表達關心〈《性格的心理學》〉。unsachlich 就是不遵循事實或現實〈Sache〉的意思。相反的,sachlich 就是遵循事實或現實。

失去與現實連結的例子之一,就是一直在意別人對自己是怎麼想的。當人一直擔心他人對自己的印象,擔心他人對自己的想法,就會變得unsachlich,與人生失去關聯。

「比起實際上如何〈Sein〉,更在意別人覺得如何〈Schein〉的話,很容易與現實失去接觸。」〈同前書〉

失去與現實連結的第二個例子就是,只看自己或他人的理想之處,而不看現實的自己與他人。這個意思不是說理想不重要,正好相反,理想很重要,只是它的立足點必須從現實出發。維持自己現在的狀態好嗎?可以說好,也可以說不好。先從「好」的評價開始說,以他人的立場來看,比如說父母對小孩說,維持現在的你就好。

小孩不管是生病,或是做出讓父母傷腦筋的問題行為、與父母的理想相差甚遠,但小孩依舊是小孩。即使他賴床上課遲到,父母可能會覺得,至少他不是躺在床上身體漸漸變得冰冷就好。只要他有起床,父母就會覺得高興了吧。賦予勇氣不一定只能在行為層次上,在存在層次上也辦得到。只要他存在,父母就能賦予他勇氣。從這一點出發的話,不管小孩做什麼事,父母都能賦予小孩勇氣。

對於自己也一樣,我只要保持現在的我就好。因為我活著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前面我們看過連恩說的「屬性賦予」,有些人當別人對他說「你是這樣的人」時,他會像遵奉命令般接受它。但比較正確的觀念應該是「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就是我」。

除此之外,回過頭來看自己也是,即使我不做什麼特別的事,也能對他人有貢獻。對小孩來說,這樣的想法很難想像,但對父母來說,小孩只要維持目前的狀態就是一種貢獻了。即使如此,還是有人認為,自己對他人一點用處也沒有,他認為假使自己不存在,大家就能活得更快樂、更和諧。但事實並非如此。

所謂維持目前的狀態,並不是要大家什麼事都不用做。有些人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用做,因為別人都會幫自己做好,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對於這樣的人,「維持現狀就能產生貢獻」的想法,就不適用於他。

這樣的人必須先脫離自我中心主義,不能只是接受給予,也要對他人做出貢獻。但如同前面說過,這個意思不是叫大家一定要做什麼特別的事才行。

作為失去與現實的連結的第三個例子就是,一定要等到某件事實現時,才覺得自己的人生終於開始了,有這種想法的人,無法感受到「我活在此時此刻」的感覺,並失去與現實的連結。這種想法其實就是精神官能症的邏輯,也就是老是在心中想「如果……的話」,永遠想跟未來的可能性賭一把。而目的論則是以善作為志向建立某個目標,但這個目標並非一定要在未來把它實現不可。

除此之外,拖延不解決也是一大問題。面對人生課題,害怕失敗的人不敢勇於挑戰課題,反而希望「原地踏步〈讓時間停下來〉」〈《人為何會罹患精神官能症》〉。

若老是在意別人怎麼想,一直配合別人的想法,不僅自己的人生會失去方向,還會讓別人產生不信任感。因為他可以同時接受完全不相容的想法,當他同時向兩方觀念不同的人宣誓忠誠,很可能有朝一日會被識破。

不管現實狀況如何,我們都要面向未來,不失去理想,同時活在此時此刻。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們無從得知。但不要為了不知道而感到苦惱。為了使理想成為可能,我們不能被眼前的事情給困住,應該把目光放在目標和理想。現在面臨的困難,並非一定要全部解決才能往前邁進。

當我們深陷困難之中,無法自拔時,確實很難想到這一層道理。所以我們應把理想當作「引導之星」〈《追求生存的意義》〉,只要把目光朝向它,我們就不會迷路。如果沒有看著它,我們就會被眼前的事情困住,時喜時憂,用剎那式的方式過生活。若沒有看著理想,「此時此刻」的生活方式不過是剎那主義而已。

只要我們常盯著理想看,會發現許多可以幫助我們達成理想的目標慢慢地納入我們的視野,因此只要我們一發現某個目標對達成理想有幫助時,我們就懂得中途轉換方向。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岸見一郎

出版:遠流出版

書名: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
 

延伸閱讀

台灣大未來》劉和然暢談「新北市淨零轉型3大計畫」:一群社區志工默默努力...台灣環保是「世界之光」
台灣大未來》劉和然暢談「新北市淨零轉型3大計畫」:一群社區志工默默努力...台灣環保是「世界之光」

2024-06-26

PChome財務真的沒問題?才甩倒閉謠言,又爆出離職潮、2部門裁員…網家親上火線反擊:與事實不符
PChome財務真的沒問題?才甩倒閉謠言,又爆出離職潮、2部門裁員…網家親上火線反擊:與事實不符

2024-07-04

從輝煌賺七億到大虧六億  詹宏志面臨「出售」十字路口 只顧攻忘防守  網家衰微啟示錄
從輝煌賺七億到大虧六億 詹宏志面臨「出售」十字路口 只顧攻忘防守 網家衰微啟示錄

2024-04-17

網家快倒了?詹宏志正面回應:虧損已大幅縮小,我沒有魔術一夕改變「對手不以獲利為目標,網家沒辦法」
網家快倒了?詹宏志正面回應:虧損已大幅縮小,我沒有魔術一夕改變「對手不以獲利為目標,網家沒辦法」

2024-06-19

和碩童子賢退出網家董事會,獨董候選人曝光!首季每股虧0.54元「虧損收斂」,如何拚全年轉盈?
和碩童子賢退出網家董事會,獨董候選人曝光!首季每股虧0.54元「虧損收斂」,如何拚全年轉盈?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