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順著人生藍圖前進的李思儀,卻在第一份工作拐了大彎。當時從台大中文系畢業的她,擔任私立學校的代課老師,卻因表現良好遭忌,黯然離開教育界。
臨床工作十餘年,即將向四十歲叩關、如今擔任中醫診所院長的李思儀,看不出是兩名孩子的母親,她笑說:「這就是將中醫落實在日常生活裡,也是最耐人尋味的地方了。」
腸胃道是身體的食物研磨機、營養吸收供應中心,只要吃對食物、吃對時間及分量,腸胃就能有效率地運轉。每天是否有精神,關鍵就從早餐開始,李思儀說:「我的早餐一定是熱食,不論熱包子、熱稀飯、熱麵條,用餐後習慣來一杯熱拿鐵醒醒腦;水果,則放在兩餐中間吃。」
雖然坊間有個說法——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就變銅,但她解釋「脾喜溫而勿寒」,水果和食物一樣也有屬性之分,很多人認為喝檸檬水會變漂亮,但不全然,尤其是腸胃虛者,天天喝只會讓皮膚更糟。
也就是說,養生首先要避免食用不適當的食物,像容易患過敏性疾病者,就不宜經常食用如茶、鳳梨、小黃瓜等涼補食物。
吃得健康還不夠,「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養生要得當,還得常運動。李思儀習慣在看診的空檔到公園跑步,對她而言,享受風的吹拂,偶爾還可以聽到鳥鳴,讓五感得到撫慰,就是最好的紓壓。
除了跑步外,李思儀和多數的中醫師一樣,喜歡調息養生,她用的是「六字訣.祛病延年法」。中醫認為「噓、呵、呼、呬、吹、嘻」,六個帶口字旁的字都與呼吸息息相關,也相對應身體不同的臟腑,即肝、心、脾、肺、腎、三焦。
李思儀說,這套養氣法著重「鼻吸口呼」,吸氣時用鼻緩慢吸入,呼氣時用口呼氣,同時分別念出六字訣。平日她有空時按順序練,有時則針對性地單獨練某個字,非常隨興。
由於夜診的關係,入睡時間往往超過晚上十二點的李思儀,仍強調「順時養生」,尤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走膽經),是引領諸經氣血順暢運行的關鍵時刻,她再晚也一定會在一點前就寢,因為一點到三點(走肝
先睡心、後睡眼 有助熟眠
現代人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飽受失眠之苦,李思儀分享自己的睡前好習慣「先睡心、後睡眼」,她進一步說明,睡前先數息(即觀呼吸),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吸氣時知道吸氣,呼氣時知道呼氣,透過一吸一呼,使內心得到平靜,不僅容易入睡,也不太容易做夢,無夢而眠才是深沉的休息。
《內經》曾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道德經》也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李思儀笑言,七情六慾皆是致病之源,人生進入四十歲得學會減法生活,知足則為富足,這就是她步入中年後,對健康的體悟。
好氣色祕方,生地黃雞湯
材料:生地黃15∼20克、枸杞1小匙(9克)、當歸2片(6g)、紅棗9枚、龍眼肉1小匙、雞半隻、老薑片7片、鹽少許
煮法:
1.雞肉先洗淨、切塊,熱水汆燙後置旁;中藥材略微洗淨
2.鍋中放入半鍋水,開大火待水滾後,放雞肉、生黃地、紅棗、龍眼肉、薑片,轉中火燉煮15分鐘,再用小火燉15分鐘
3.撈去生地黃,將當歸、枸杞放入湯中,再煮3∼5分鐘,最後放入少許鹽
效果:生地黃清燥養陰,具寒性能瀉火,還具通便功效;當歸、紅棗、龍眼肉都是很好的補血藥材,有助潤澤紅顏
注意:生地黃性味偏寒,容易手腳冰冷或腹瀉的體質亦可改為熟地黃,生薑可多放些
李思儀
出生:1978年
現職: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國家網路醫院駐院醫師
學歷: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特考班受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