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英語很重要」──這樣的說法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說著說著,情況已經開始改變。印尼只是其中一例,其他國家也好,養成習慣思考什麼是供給少、需求量大的,應該就能夠擺脫「總之先學英語」的思考窠臼。
沒想到,日本第二大汽車公司竟來了個外籍社長。這麼一來,其他日本企業的員工開始覺得「明天說不定就輪到我被取代了」。現在不僅自己努力學英文,送小孩上國際學校或幼兒英語教室的父母也增加了。
最近,樂天和迅銷公司(知名服裝品牌UNIQLO的母公司)等企業將英語定為官方用語、某些小學正式引進英語課程、大學入學考試討論參考多益成績的可行性等,各種試圖提升英語運用能力的措施紛紛展開。
不過,雖然不是要對著這股熱潮潑冷水,當有人問起:「英語真的是為了今後在社會上成功所必備的技能嗎?」我也無法立刻有所回應。雖然我認為「學會總比不會好」,但最近我卻漸漸覺得英語不是那麼重要的能力。
一直到十年前,我都覺得「看書寫字打算盤」已經落伍,未來所必要的基礎能力是:
•邏輯思考力
•英語能力
•領導能力
•資訊科技相關知識
但是,我最近開始察覺可能有點不同了。我認為今後社會所要求的是,包含市場感覺在內的更高層次的能力(超越具體技能,是更抽象且具泛用性的能力)。關於英語能力,未來是否還會占據那麼重要的地位,我是稍有存疑。
直到四年前,我在外商企業服務了將近二十年。其間我始終認為「只要會英語,在日本就是這麼容易賺到錢」。在以英語為公司官方用語的美商企業,企畫或業務、技術維修等職務,以及從祕書到會計、總務、資訊部門的人員,全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
然而在日本的勞動市場,懂英語的會計或總務人員的供給數相當少,許多在日本設置辦事處的外商企業都爭相爭取這種人才,報酬便因此水漲船高。我觀察這樣的狀況許久,也理所當然地認為未來的上班族一定要懂英語,英語是相當有利的工具。
不過,最近我卻不敢斷言。過去說到「講英語的人」,就是指美國人、英國人,還有加拿人和澳洲人等,這些先進國家的人。幾乎沒有人特地從這些國家遠渡重洋來到日本從事總務或會計工作。因此,每家外商企業都雇用懂英語的日本人。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菲律賓人或是印度人也會講英語。更正確地說,他們從以前就講英語了,只是過去他們沒有進到先進國家的職場,所以大家也理所當然地忽略這個事實。不過,如果他們可以用英語處理會計業務,或是用英語提供資訊科技相關支援,那就沒有必要付高薪聘請懂英語的日本人了。
現在歐美的全球化企業在菲律賓設置會計處理中心,在印度成立科技部門,將公司的會計業務或是資訊科技支援業務,委託這些國家的人來處理。如此一來,包含日本在內,先進國家的辦事處就不再需要會英語的會計人員或資訊人員了。
美國企業將美國國內的電話客服中心轉移到印度也是一樣的道理。美國人的工作都被會英語、薪資又低廉的印度人搶走了。現在,「能用英語工作」正逐漸商品化(逐漸變成供給多、單價低廉的工作)。
況且,印度和菲律賓人口還會成長,教育程度也會提升。如此一來,不僅是英語能力,他們也將是為全世界的勞動市場大量提供商務執行能力的優秀「英語人才」。當然也不是說日本人從此沒有必要學英語,但會英語就吃香的時代應該已經結束了。
過去會英語就可以和美國人或英國人競爭工作,但今後就算懂英語,工作的競爭對手可能是菲律賓人和印度人。若想到各國的每人平均所得就應該很容易理解,即使付出高成本去學英語,能夠獲得的回報卻是大不相同。
讓我們運用市場感覺來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想到今後應該要學習供給更少的語言,才更有優勢吧。例如,印尼有二億五千萬人口,是日本的兩倍,仍屬開發中國家,許多日本企業都在關注這個市場。又因天然資源豐富,在能源輸入方面也將與日本發展更進一步的關係。
想到將來因商務或觀光旅行到日本的印尼人會越來越多,以服務印尼人為主的旅行社、提供留學或就業諮詢的支援、為伊斯蘭教徒的飲食和生活提供支援等商機,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伊斯蘭教徒占印尼人口八八%)。思考現在的日本對印尼人提供多少程度的服務,會講印尼語可能比懂英語更容易找到穩定的職業。尤其日本對清真飲食或祈禱的習慣等,這些伊斯蘭教徒的生活和嗜好有所了解的人極為稀少(供給量少),若比別人先學會這些,成為這個領域的第一把交椅,要比在英語領域達到同樣的成就要簡單許多。
「將來英語很重要」──這樣的說法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說著說著,情況已經開始改變。印尼只是其中一例,其他國家也好,養成習慣思考什麼是供給少、需求量大的,應該就能夠擺脫「總之先學英語」的思考窠臼。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Chikirin
出版:先覺出版
書名:不怕你沒本事,就怕你沒Sense:培養市場感覺,預見未來的暢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