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愈換愈好,得超越組織人的角色,找回自己的節奏感,心靈自由,時間不拘,不要被朝九晚五的無形繩子給綁架,也不要被加班不加班侷限住。
我寫過幾篇文章談加班,因為切入角度不同,論述上或有差異,看似有時候贊成加班,有時候反對加班,好像立場不一、態度反覆,其實正反方都有一個堅實的核心理念支撐著。
我天天加班,但沒想過加班
這個核心理念是什麼呢?
做喜歡的事,為自己而做,不是為了組織或老闆。因此,你是一個獨立個體,超越「組織人」的角色認知,找回屬於自己的節奏感,拒絕被上班下班這個「企業鬧鐘」決定生活作息、心情感受,以及未來的成敗。
追溯過去的職涯,我發現自己沒有「加班」的概念,甚至心裡沒有「上班」與「下班」這個企業鬧鐘。這樣的作息,可能和一直在媒體工作有關。
剛畢業時,在勾選從事的行業時很困擾,表格裡不是農工商,就是軍警公,左看右看剩下一個「自由業」,不得不勾了它(後來行業多了,有所謂新聞業或傳播業,就有得勾選)。在這個「自由業」裡,我們不只觀念解放、心靈自由,也沒有綁著一條上班下班的繩索。
那時候報社記者整天在外面跑新聞,直至傍晚才陸續回來寫稿,大約十點下班,編輯則在十二點下班。報社一向二十四小時燈火通明,每個鐘點都有人上班或下班。
我做軟性版面的主編,一天只要上班六小時,可是沒有人真的管你是否上滿六小時,只要有打上下班兩次卡做個交代就好了。照規定我是下午四點上班,但是我上午就已經出現在資料室裡翻找資料,看當天報紙,讀新出刊的雜誌,中午出門和一些社會精英吃飯聊天,四點前坐回位子開始工作,至於幾點下班還真沒有記憶,所以我沒有「加班」的印象(從我的作息看來,算是天天加班)。
怎麼會有人固定時間上下班?
直到轉至一般行業工作,有一回我從外面進辦公室,被一個場景嚇到,一堆人蜂擁擠出電梯,當下我以為失火了,結果不是,他們是準時下班。
還有,每當我抬頭要問某位同事有關他的專案時,「咦,怎麼不見人?」再環顧一下周遭,發現只剩小貓兩、三隻,以為不見的同事是一起外出晚餐,餐罷便會出現,於是坐在位子上傻等,結果當然不是!
另一個震撼是,我和同事談到他有個工作沒處理好,對方聽完之後竟然轉身下班去了,留下我愣在當場許久。我們在報社一向秉持「今日事今日畢」的做事原則,隔天再處理就不是新聞,是沒有價值的資訊,等著挨刮吧!
這些行業文化差異不斷衝擊著我,也做了深刻的反省,慢慢適應有上下班的固定時間點,也逐漸發現企業為了撙節成本,有剝削勞力的傾向,了解年輕人對加班的反感,並學習遷就其他同事的作息型態。
超越上下班的概念
一般上班族屬於「組織人」,他們和朋友約碰面時,都說:「我上班後,十點鐘去公司找你。」「我下班後,七點和你約吃飯。」「我星期六要加班,不能參加聚會。」
企業老闆或成功人士屬於「自由人」,都說:「十點鐘,去公司找你。」「晚上七點,我們吃個飯。」「星期六我要處理事情,不能參加聚會。」
這兩種人的差別在哪裡?在於有沒有提到上班、下班或加班。
組織人用「上下班」概念做為作息的切割點,被一條看不見的繩索綁住,上班時放長一點出去工作,下班時縮短一點拉回來休息,這樣的人像什麼?對啦,就是水牛!而自由人都是一刀直直切入「時間」,身上沒有上下班繩索,而是長出一對翅膀,任何時間想飛哪裡都由自己作主!這樣的人像什麼?沒錯,就是老鷹!水牛勤奮,但是一路抱怨,常覺得主人誤了牠的吃飯時間、休息時間,而牠的眼睛只能往下看,路只能走同一條,耕的田也是同一畦,受制於人,發展有限。
老鷹翱翔天空,沒有飛行的必經路線,沒有起飛與降落的時刻表,只瞄準自己要的目標,追隨心靈的節奏,成敗和他人無關,完全自己作主,自己承擔。
何妨試試自由人的思維,在心裡狠狠甩掉上下班這條無形繩索,做一隻老鷹,拉高視野高度,拉寬生命寬度,上班為了自己,下班為了自己,加班為了自己!
沒有人用一條繩索拉著自己,不再受限,就不會有被剝削感,人生一定可以開展出完全不同的局面!
老和尚說,放下吧
上下班這個概念,在現實世界無法全然放下,至少要在心裡超越過去。
老和尚與小和尚一起過河,碰到一位孕婦也要過河,老和尚背起孕婦過河,小和尚也跟著到了對岸。待孕婦走遠,小和尚不解的問:「師父,剛剛是位女人,你怎麼可以背她呢?」老和尚說:「我都放下了,你還沒放下嗎?」上下班這個概念若不超越,就像小和尚一直在心裡背著一個女人,沈重不快樂。念頭轉了,世界就變了。觀念自由,人生就自由,也許一開始還沒那麼自由,卻會一路走向自由,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唯有自由,可以帶給人真正的自主與快樂。
何妨試試自由人的思維,在心裡狠狠甩掉上下班這條無形繩索,做一隻老鷹, 拉高視野高度,拉寬生命寬度,上班為了自己,下班為了自己,加班為了自己! 人生一定可以開展完全不同的局面!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洪雪珍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工作愈換愈好,得有這些本事:求職專家洪雪珍 教你在升遷階梯上狂奔一定要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