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關注對方的缺點,對方越容易出錯;關注對方的優點,對方也會越做越好。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應該「正向關注」優點,而非「負向關注」缺點,這種方法才能更加容易解決問題。
O「你說的話真的讓我很失望,我覺得很落寞耶。」
憤怒是落寞、失望、擔心的「二次情感」
心理學中認為「憤怒是二次情感」,也就是心理學家們認為在憤怒之前有另一個一次情感,那就是「落寞」、「悲傷」、「擔心」、「失望」等情緒。舉例來說,假設和你同一個團隊中的同事,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做好該做的工作,而且也沒有往上報告狀況,多數人遇到這種狀況,應該會利用憤怒,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吧。「早就說了明天要做好對吧?為什麼你沒有辦法遵守決定好的事情呢?而且竟然連報告一聲都沒有,真的太不可思議了!」那麼,到底該怎樣表達,才不會發展成我們強迫對方接受自己想法的狀況呢。我們剛剛已經知道了憤怒是二次情感,那我們只要先轉換成一次情感之後再表達出來,如何呢?
那麼,此時的一次情感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推測,此時產生的一次情感應該是因為對這個人沒有遵守約定感到失望、因為對方不認為約定很重要而感到悲傷與落寞的情感吧。這樣一來,那我們可以不用表達出憤怒,而是轉為表達出失望、悲傷與落寞的情感就好了。這樣一來,強迫對方接受自己想法的感覺會一口氣減弱,也更容易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了吧。
「你沒有遵守約定讓我有點失望,而且完全沒有報告也讓我感到非常落寞。」
只要像這樣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不只可以一口氣減弱強迫對方的感覺,對方也容易聽進我們想表達的事情。如果你感到憤怒時,請試著自問「一次情感是什麼?」,接著在腦袋中轉換過後再表達出來如何呢。這樣一來肯定可以維持住彼此適當的溝通距離,也能夠更順利地做到「分享」吧。
憤怒的目的在於控制、使喚他人
正如在第1章中學到,阿德勒心理學否認人的行動會受到「情感」左右的「原因論」。人並非受到憤怒等情感驅動,而是為了想要達到使喚他人的目的,在無自覺的情況下創造出憤怒這種情感來加以「利用」。阿德勒心理學稱其為「目的論」,另外還因為將情感理解為被利用之物的關係,稱其為「使用的心理學」。我們用剛剛的例子來說明,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受到驅動」並非「起因」於憤怒,而是因為有想使喚他人這個「目的」,才會創造出憤怒並加以「使用」。但是,利用憤怒來操控他人只是一時之物,如果對方因為怕你生氣,而急著把工作做完的話,那對方肯定會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偷工減料吧。也可能只要你不生氣,對方也不會急著要做完工作咧,那麼,問題真的解決了嗎?
阿德勒心理學否定獎賞與懲罰這類賞罰教育,因為他認為獎賞與懲罰只是為了想要如自己所願使喚對方,這只會培育出被控制的人與非常依賴別人的人而已。從這層意義上來看,不應直接表達出二次情感的憤怒情緒,而是應該先轉換成一次情感之後再表達,才能夠更有效分享情緒。
越關注他的缺點會讓他越錯越多
利用憤怒使喚他人,是一種想如自己所願操控他人的溝通方式,但我們剛剛說過,這不會帶來好結果,那麼,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理解我們的心情,讓對方進一步改變呢?阿德勒心理學認為,「關注的行為」會增加,也就是說,如果越關注對方的缺點,對方越容易出錯;關注對方的優點,對方也會越做越好。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應該「正向關注」優點,而非「負向關注」缺點,這種方法才能更加容易解決問題。再用剛剛的例子來說明,並非利用憤怒想要強硬驅使對方採取行動,而是就算只有一點點,也要找出對方的優點,然後認同、並告訴對方。(用二次情感直接憤怒地傳達負向關注)
「早就說了明天要做好對吧?為什麼你沒有辦法遵守決定好的事情呢?而且竟然連報告一聲都沒有,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先轉換成一次情感之後再傳達負向關注)
「你沒有遵守約定讓我有點失望,而且完全沒有報告也讓我感到非常落寞。」
(正向關注)
「雖然超過規定期限一天,但你很努力地趕工了吧,謝謝你,真的幫了我大忙。」
比起用二次情感直接傳達,先轉換成一次情感後再傳達更容易讓對方理解。但是,兩者都是「負向關注」這點並沒有任何改變,可以的話,進一步用「正向關注」來表達會更加有效。這是希望大家可以有效活用在,為了不強迫他人接受的情況下,表達自我想法的一個技巧。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小倉廣
出版:平安文化
書名:這樣做人太累了!:阿德勒教你面對不完美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