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的技巧,與減少強迫他人接受自己意見與關照他人的次數是密不可分的。
O前一個人為了避免出現錯誤,似乎會使用筆記本。
把話停留在事實與主觀上
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與過度關照他人有個共通的行為,就是會直接把答案告訴對方。也就是說,不只告訴對方「該達成什麼目標」,連「該怎麼做」都會一併告訴對方。因為這樣會剝奪了對方的動力,讓對方失去學習及發現的機會。
那麼該怎樣做才能不直接說出答案呢?這個提示就藏在名為回饋(Feedback)五階段的思考方式當中。回饋指的是:向當事者傳達應該達成的目標與現狀的差距。舉例來說,對把大砲朝著目標擊發出去的人說:「往北邊偏移了二公尺。」就是一種回饋。
我們在職場上常常會使用回饋,但是其實回饋本身還分成五個階段,那就讓我來一一介紹吧。
第一階段的回饋是,關於「事實」的回饋。以大砲的例子來說明,就是只傳達「偏移了二公尺」這個事實。
第二階段的回饋是,關於「主觀」的回饋。就是「偏移了二公尺,真可惜啊」。第三階段的回饋是,關於「評價」的回饋。「偏移了二公尺,真可惜啊,但也還算及格啦」,像這樣評價對方的對錯。
第四階段的回饋是,關於「提案」的回饋。「偏移了二公尺,真可惜啊,但也還算及格啦。你在把砲台往右邊移一公分就剛剛好囉。」就像這樣說出答案,且催促對方採用這個方案。
第五階段的回饋是,關於「命令」的回饋。「你給我把砲台往右邊移一公分!」像這樣強制對方採用自己說出的答案。
從這個回饋五階段中可以明白,越往上走,越容易變成「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及「過度關照他人」。如果想要迴避不強迫他人接受、不過度關照他人的溝通方式的話,最多只能做到第二階段,把話收在「事實」與「主觀」的回饋上會比較好。
有效運用提問、反問此外
提問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用大砲的例子來解釋的話,可以停留在第二階段的回饋之後,再加上一個問題。也就是在說出「偏移了二公尺,真可惜啊」的回饋之後,接著提出以下問題:「那麼,你該怎麼做才能擊中目標呢?」因為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故意在對方腦中創造出一個空白欄位,激發對方想要填上答案的欲望。人類很輕易就忘記他人強迫自己接受的答案,而且就算因此獲得成功,也無法從中感到喜悅,即使失敗也不會自我反省。
另一方面,如果是自己不斷嘗試錯誤後所摸索出來的答案,就絕對不可能忘記,因此成功的話也會令人非常開心,失敗了雖會覺得不甘,但也會自我反省。也就是說,經驗與發現會進一步提升人的動力。而提問就能幫助對方做到這件事。這是一個不強迫對方接受自己想法、也不需要過度關照,就能夠積極地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們最好可以培養出,除了能做出相當於「提示」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回饋之外,同時還能拋出問題的提問技巧。
提問的技巧基本上以使用「為什麼?」「做什麼?」「該怎麼做?」等5W1H開頭的問題為原則就可以了。例如:「試著使用筆記本,你覺得如何?」這種閉鎖式的提問已經「提示對方答案」,所以會讓對方無法思考,失去自發性。
如果在自己提問之前,對方先提問的話,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假設晚輩問你:「前輩,這種時候該怎麼做才好?」如果是我的話,我就會堂堂正正地「反問」回去:「那你認為呢?」然後在對方闡述完自己的意見後再給予建議說:「我覺得應該要這樣做。」若能使用這種「提問」的技巧,就會減少強迫他人接受自己意見與關照他人的次數。這是技巧和剛才說明的回饋五階段也有同等的效力。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小倉廣
出版:平安文化
書名:這樣做人太累了!:阿德勒教你面對不完美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