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作空間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正所謂相由心生,主人的特質醞釀出相似的空間氣韻,形塑出來的工作情緒也會反過來再影響著工作者的創作理路與風格。
其實不光是設計產業,這種工作空間與人共生共長的關係普遍存在各種不同型態的業別。城市的人們每天必須花上至少一半的時間,跟自己的工作場所產生各種親密關係。打從一早決定要穿哪一套衣服上班或者開會,中午要吃哪一間餐廳、叫哪一家便當,直到晚上加班時要聽哪一張音樂專輯,每個呼吸屏息都跟這個場所有關聯,它不僅像你的寵物,偶爾你也被它豢養著。不管喜歡或者討厭,到頭來你會發現,我們正透過與這個空間的聯結在參與著城市,辦公室是個巨大載體,將人們的喜怒哀樂或者灰白情緒透過它的編碼滲入一個更大的載體,也就是這個五光十色卻有時又像殭屍般冷漠疏離的大城市。城市像是一個長句子,而裡頭不斷產生著各種子句,有時喃喃自語有時交互機鋒,後來到底產生了何等意義倒也不那麼重要了!
扯得有點遠,我們還是來看看幾個有意思的辦公空間吧!
首先要提的該是最常見的黑白文藝片,或者也可以稱之為「灰階強迫症」。這種辦公室的主調性大抵是一個灰色。說不上來為何眼睛會自動將別的彩度給過濾掉,或者所有在此處的顏色會因為某種情緒而加總成了灰色。從各式事務機器與電腦的淺灰,OA辦公家具的中灰,一直到老闆身上穿的那套深灰色西裝,中間還不能跳過各級主管傳達命令時的灰色語氣,與員工們臉上少了血氣又吹了太多冷氣而浮現似哭非哭的灰白表情。如果裡頭有人中餐是帶便當的,那麼請別懷疑,便當裡的滷蛋與花椰菜也會是灰色的。這種辦公空間也並非如表面上那般的絕對寂靜,你總會在空氣裡聽見一種窸窸窣窣的灰色噪音,很像情人之間不想讓人聽見的低聲絮語,一種拘謹底下揣揣流動的暗潮,讓我想到小津安二郎的黑白文藝片。
警匪片類型大多出現在玻璃帷幕大樓裡,通常距離捷運車站不會超過十分鐘的路程,這不僅可以營造出為了打卡而衝鋒陷陣的捨命氛圍,也關乎下班逃命在槍林彈雨裡但怎麼也打不死的英雄情節。來到這裡你會看見藍色,藍色的落地玻璃窗、藍色的地毯、藍色的檔案夾跟一堆藍色的簽字筆。藍色似乎是為了提醒這裡的人們重視效率而存在著。這種辦公室大多見於外商色彩濃厚的公司,從主管到員工都像是精神抖擻的警探,筆挺的服裝與冷峻不失帥氣的表情,不僅隨時都在待命的節奏,也似乎總預期著身旁會躲著一個臥底,冷不防會有顆子彈畫過藍色的空氣提醒人們還沒下班之前世界就不會平靜。這種戲感最常在這幾年香港的警匪片裡捕捉到,我一直納悶為何電影裡的警察與警署辦公廳都帥得那麼整齊。
什麼是末日魯蛇類型的工作空間呢?大約就是老闆員工上上下下不超過三個人的工作室。這一類的空間大多位居建築與建築的縫隙,或者具有著邊緣性格的位置。在裡頭工作的人就像是忍者龜一般的異能者,有著超強的生命力與戰鬥感,老實說台灣的庶民經濟有很大一部分得倚賴這群不太露臉的超級英雄。走進他們的工作室,會以為來到某個地下搖滾樂團的練團室,十幾坪的空間偶爾會隨著工作氣氛的鬆緊瀰漫出香菸味、咖啡味與威士忌的魔鬼味。這裡不分會議室、主管室、員工室,只要有機能的需求,空間便可發生意義,不僅充滿彈性而且十分有機,形隨機能或者機能隨形根本不是問題,哥們要的就是那股對抗城市機器的單調乏味而一直都得有革命色彩的工作魂。隨時都在工作,也在遊戲,但不曾見他們休息,從工作空間到每個人的臉上都掛了黑眼圈跟刮不乾淨的鬍渣。附帶一提,這些工作室似乎都會在牆上貼一張「切.格瓦拉」的海報。
離開了叛逆的搖滾聖殿以後,我們就要走進很療癒的家庭溫馨小品劇了。這類辦公室通常有著類似住家的格局,除了家具從居住換成工作類型外,舉凡玄關、廚房、冰箱、流理台、客餐廳這兒都有。而且廚房不只提供茶水,通常這類型的主人會喜歡料理中餐與午茶,因此這個挑動味覺與嗅覺的烹調空間就成了辦公室的情感核心了。上下同仁們在這裡會像家人一般問候彼此,接近中午時還會聽到討論著餐點菜色的溫暖交談。最可愛的是這種辦公室會有很大的開放式書架,而且書架上會有三分之一擺放漫畫書,三分之一是同仁與老闆帶來一較高下的公仔與機器人玩具,剩下來的空位才留給專業書籍。走進這類辦公室會感受到濃濃的原木調性,摸得到的家具都有手作的紋理與觸感,暖暖的調子讓整個空間像杯溫熱的卡布奇諾,而陽台上的九重葛就是咖啡泡沫上面的薄荷葉,在這裡工作的人大概每天都會捨不得下班吧!
待過了各種類型的辦公室,在我創業之後也一路摸索著自己最理想的工作空間。隨著年紀到了「大叔以上,伯伯未滿」的舒服階段,我也找到了工作的居心之所。這裡有陽光、空氣、植物和雨水,還有溢出杯蓋的溫熱創意跟工作的好心頭。
偷偷告訴你,那間療癒系的溫馨小品就是我現在的辦公室。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林淵源
出版: 大雁出版
書名:房子在想什麼?從空間看見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