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機制就像魚缸裡的「過濾器」,汰除雜質,讓魚缸保持清潔;總是覺得思路不清晰、判斷失準、績效低落?不妨檢視是否睡眠出問題。
能夠忍受睡眠不足,似乎已經變成一種榮譽的象徵,正悄悄地在辦公室文化中蔓延。對那些為了能多睡五分鐘而無所不用其極的長期失眠者來說,這情何以堪。
彷彿人刻意睡得少,就表示較能恪守紀律,而且是一件有點優越的事。
完整睡眠週期 助長期記憶
有些政治上的領導人物每晚只睡四小時而為人津津樂道,例如: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和瑪格麗特.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真替他們高興,但是,睡得少又能正常工作的人,畢竟少之又少。不過,邱吉爾白天都會小睡片刻,這也是廣為人知的事。
睡多少才能讓身體正常運作,取決於諸多因素,通常人需要七到八小時不受干擾的睡眠,才能讓體力與精神恢復到最佳狀態。我們每天晚上會經歷四到六次的睡眠週期,而每一次週期約持續九十分鐘。有一部分是所謂的深層睡眠期,還有快速動眼期。因此,睡眠中的腦並未真正休息,反而相當活躍,它忙著重新啟動那些受到刺激一整天的神經元,將一天累積的所有資訊加以過濾,評估哪些是重要資訊,然後再形成及鞏固長期記憶。
常熬夜 破壞大腦新陳代謝
做夢主要發生在快速動眼期。夢或從夢境衍生出的想法,通常會被視為激發創造力的來源。歌手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創作的〈昨日〉(Yesterday)這首歌,就是他在睡夢中聽見的旋律。高爾夫球名將傑克.尼可勞斯(Jack Nicklaus) 將自己在揮桿技巧上的進步歸功於夢境。《變身怪醫》(Dr Jekyll and Mr Hyde) 的靈感也是來自作家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夢境,不過它會不會是個惡夢?
腦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所以會累積許多待清除的廢物。清除廢物的工作通常在睡眠期間進行(至少老鼠的腦是如此!)神經元會縮小,以利腦部類淋巴系統將廢物排出。此程序在睡眠中的執行速度,會比我們醒著時快十倍。
缺乏睡眠會使腦得不到應有的時間來清除廢棄物,進而有可能造成與年齡相關的認知力減退症狀,並引起神經退化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丹麥生物學家麥肯.尼德佳(Maiken Nedergaard)認為,睡眠機制就像魚缸一樣,用過濾器保持魚缸的清潔,才能讓裡面的魚兒好好活著。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到人類的神經元。
我很常聽到別人抱怨自己入睡不難,但很容易醒來。當頭腦忙得團團轉,只好頻頻讓人醒來。失眠一個晚上,最多可能要花上六周時間才能恢復。晚上的睡眠若減少到四或五小時、且連續至少一周的話,人的認知能力表現就與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一 毫克時相當。大家常說自己「頭昏眼花」,這就是一種針對缺乏睡眠產生的暈眩和茫然所下的文字定義。
睡眠與思考能力息息相關,其重要性就與有益健康的營養和體能運動不相上下。它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更嚴重的是,睡眠不足會使人無法認清自己陷入疲憊且認知下滑的事實。為什麼睡眠不足的駕駛人還可以繼續開車,原因就在於此:累壞的大腦並沒有向主人下達必須停止的指令。
缺乏睡眠會要人命的,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全世界已知僅有四十個家庭受此疾病影響)是一種遺傳性普里昂疾病(prion disease),幸好這也是極為罕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生在中年,患者會逐漸失去睡眠能力,導致他們在數月或數年之內死亡。
睡眠週期專家查爾斯.切斯勒對企業領導者提出建議:「若你希望提升績效,無論是自己或是整體組織的表現,絕對不能忽視這個十分重要的生物性議題。」
(本文摘自第三章,洪依婷整理)
啟動未來式頭腦
作者 珍妮.布羅姬(Jenny Brockis)
●執業醫師,也是未來心智規畫師。
●擔任「強健頭腦」計畫主持人,著有《強健頭腦!》(Brain Fit!)與《聰明腦袋》(Brain Smart)。
譯者 溫力秦
出版 寶鼎出版(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