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成本,不僅僅是學費,它的CP值是由自己創造!
『為了學到技巧,整理要考試的內容!』學生悶悶的回答我!
『那,你覺得你比之前有進步了嗎?』確定他這邊的自我學習認定。
『有,比起之前,一些觀念改變了,但是我還是覺得進展有點慢!』他想了想,這麼回答我!
『那為了增加進展,你有多做哪些事嗎?』再一次確認他自己是否有做了額外的努力。
『就來這邊做筆記啊!』很理所當然地回答我!
『如果只是在這邊練習,頂多寫了兩張筆記,只花幾分鐘給我看架構跟邏輯,代表筆記僅僅是應付一項被交付的作業罷了!如果早在家裡做完,會有更多的時間跟我討論書寫的內容以及遇到的問題,並來解決它,而非來這邊做在家裡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練習不應該是為了完成一份作業,而是為了解決所遭遇的困惑。』有時候,覺得需要好好敲打一下。如果是小朋友或許我就不會講這些,畢竟有些練習真的還是要帶著做才會理解,但是已經是成人的學生,總忍不住讓我有深深的嘆息,出了社會還是這種心態,那怎麼辦?
教學是我的工作,分享是我的樂趣,學習是我的本能,而求知是我內心的渴望。我是老師,也愛當學生。除了教課,我很愛去上別人的課。因為我知道,只有不斷讓自己輸入新知,才能讓自己猶如活水,不侷限在慣性的思考中,不讓自己鎖在既定的思維裡!因為我知道忘記初衷的人,會失去了生活的樂趣,讓自己覺得人生乏味;但忘了初衷的老師,卻會讓自己所帶出來的學生,也落在同樣的思維中打轉,跳脫不出原有的模式。
一旦坐在課堂上的,已經不是錢花得值不值的問題,而是怎樣讓它變得更值得。學習的本體,是自己!既然都願意花時間來做進修,就更不應該僅僅把上課當作是上完一堂課的時間,而是應該弄懂並實際落實在生活之中,讓它不僅僅是一堂課。當學習只是為了完成某項作業,學習完了就不再被練習或實作的技巧,會讓原本所花錢學習的這份技能越來越不值得。但原本我們不就是為了改變境況才來學習的嗎?為什麼都學了,卻不去認真去用它呢?
我們不是學了技巧,然後因為無法套用而苦惱,而是應該想著,既然我都學了,所以我還可以怎麼用!技巧是工具,只有實際磨練之後,才會形成生活中的本能,學習這件事,不是為了達到一個叫做學習的任務,然後安慰自己沒有落後別人一步,學習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困惑,這我們都知道,但,為什麼就是不用呢?沒有落在實質上的學習,佔了腦容量的空間,積累一堆詞彙跟用語,卻無用武之地,真的只有是『浪費』兩字可以形容!
當然,如果這種浪費已經在自己的預期中,是必要的成本耗損,無可厚非,如果不是,是不是得好好想想,怎麼讓學習更有效呢?更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