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
堅持對的事 不怕被討厭
試想,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往往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苦心經營、步步驚心,怕得罪人、被討厭而不敢說真話、不敢唱反調,弄得自己原則盡失,別人也覺得你做作。最重要的是,在這表面的和諧當中,卻常常讓一件本來可以做得更好的事,卻因為一時的鄉愿,而向下沉淪,損人又不利己。
正如猶太教教義中的一句話:「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老是想要尋求別人的認同、在意別人的評價,到最後你過的就是別人的人生。
太在意他人 反而失去了自己
就像知名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所言,在人際互動中,人們時常為了尋求別人的認同感,而做出違背自己原則的事,或是把不能負擔的責任攬在身上,甚至開始依照別人的期望,去做別人希望做的事;在意他人的目光、避免自己被討厭,往往壓抑了自我的本性,無形中,人生受到拘束,變得不自由。
在今周刊2015年5月的調查中就發現,在職場上,有71.2%的人怕被討厭,而且有60.4%的人會為了不被討厭而迎合他人。
曾有一位名人說:「世上只有兩種人可以給你原動力,一種是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另一種便是那些瞧得起你的人。前者是發憤努力的動力,後者是給予你更多的自信!」
其實,既生為人,被輕視是常有的事,即使你能文能武,照樣有人瞧不起你。因此,在人際關係中,不受傷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旦踏出與人建立關係的那一步,就難免會受到大大小小的傷,同時也會傷害某些人。阿德勒說:「要除去所有的煩惱,唯有獨自一人活在宇宙中。」偏偏那是不可能的。
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藉由阿德勒的學說,探討了人生種種道理,其中最發人深省的就是阿德勒所提到的:「人生必然會有創傷或是不如意的經歷,但其實過去的經驗或是傷害都不能影響你,重點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你所經歷的。」
這看似與「被討厭的勇氣」不相干,但其實岸見一郎是藉由阿德勒的這項理論,闡述了人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別過度放大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傷害,反倒是要從每一次不愉快的經歷,得到啟發,形成動力,讓自己更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