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資的增加不代表就應該加薪,你的日常言行將會決定一切;態度積極的人,會獲得較高的行動評價,這也代表著公司企業想永續經營下去。
日本早已非「年功序列」的社會了,不是活著就自然會加薪,一不小心,還會減薪、降級或丟飯碗。會加薪的人,特質如能幹、有毅力或有彈跳力等,很容易把握;但什麼人別想加薪、甚至有減薪風險呢?
日本在二○○○年左右引進成果主義,打破定期加薪架構,其實是開始變相減薪了。代之而起的是「薪資依職位來決定」,而去年開始新力、日立、松下等,則改成「年間評價」,不但可能減薪,也可將主管降低,今後這種人事管理潮流將會擴大;尤其可口美還從高層率先做,讓員工沒話可說,沒效率而無能的中年主管,很可能就會成為被整飭對象。
所謂「年間評價」,與其說是業績,不如說平日言行會決定一切,像態度積極,就會獲得較好的行動評價。其他要小心的事也很多,像是否好好培養部下、率領團隊等,也有企業把「人望」(人格或能力均受信賴、眾望所歸度)列入評價對象。
評價方式多多,雖然程度不到連日本也盛傳的郭台銘笑話:從排尿顏色考察部下努力度,但許多基準也很瑣碎,像常常花很多時間找公文或道具等,雖然是限期快到再做也來得及的事,真的老是拖到死期當前才開始做的人,評價會很差;開會時只顧作筆記的人,不如集中精神仔細聽人說話,並發表意見;老是抱怨工時長而薪水低的人、沒緊迫性也老加班的人等,被認定是無能的人。
跟顧客或上司等溝通,盡量要見面或用電話,只用電子信件或LINE就打發的人,評價不好;公司裡影印機缺紙等放置不管,會被看出對公司或同仁有無基本愛心,有的公司喜歡低頭撿垃圾、隨手關燈的人,或樂於參加聚餐等活動的人。
許多事雖屬隱私,也會影響評價,像是不讀書、休假閒呆在家裡的人會被認為不長進;跟同事諮詢煩惱或喜愛職場異性等,都被當作優點,因為他們願意對同事掏心,而不是不想跟同事、職場有任何瓜葛;住處離公司近、睡眠時間充分或有嗜好、熱心學外文或幫忙做家事等,會獲得比較高的評價;只會工作而沒有其他世界的人,不成熟也沒潛力。
但會出現這樣的評價,表示這是正常想永續經營下去的企業;不正常的企業則隨老闆好惡,加薪、減薪也沒這麼多道理了!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