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害怕死亡,然而死亡並不一定是恐怖的事。
前文我們看到伊比鳩魯說死亡並不可怕,因為在我們死亡之前,死亡並不存在,等到我們已經死去,我們就不存在了。其實,不同於伊比鳩魯的說法,死亡的確是存在於生命之中。
對於害怕死亡的人來說,它存在於心中所預期的不安裡。那雖然不是真正的死亡,但也不可能如伊比鳩魯對於死亡的想法—像個遇上恐怖的事情就閉上眼睛試圖逃避的孩子。並不是閉上了雙眼,恐怖的事情就會消失。
死亡,說不定是人生中最大的好事。(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
「那世界,似乎是個好地方。凡是死去的都不再回來。」(高山文彥《葬父》)
當我讀到小說中的這一段,感到相當吃驚—竟然可以這麼思考這件事。
「要說給自己聽。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可以。」(聖修伯里《風沙星辰》)聖修伯里所說的這段話,我會告訴要接受國家考試的護理科系學生,也可以用來說明死亡。
「人必然會死,根本無法逃避。既然如此,就接受吧。這就是姊姊的想法。」(內山章子《姐姐.鶴見和子的病床日記》)
內山與她的哥哥鶴見俊輔,有過這番對話。
「姊姊說:『死亡很有意思呢,這還是第一次。』哥哥也說:『是呀,人生真是值得驚喜。』兩人一起大笑。」
我還沒體驗過死亡。如果說,自古以來任何人都必定經歷過,那麼,我雖然還沒試過,就當作是留到最後一項尚未體驗的事說不定也不錯,所以,似乎不必徒然為此感到害怕。從我心肌梗塞病倒以來,直到可以如此去看待這件事,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即使到現在,如果再度病發,自己沒有自信可以保持鎮定倒也是真的。雖然鶴見說:「根本無法逃避。既然如此,就接受吧。」其實,這個「既然如此」的前與後之間,真的有一大段距離。
總之,雖然我們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東西,但要是說如今的人生樣貌會因死亡是什麼而有所改變,那就太奇怪了。
對於與情人共度充實時光的人來說,下一次何時再見不會成為問題。但是,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卻感覺不滿足的人,就會不惜一切想獲得下次再見的機會。他會認為,道別之前非得要約定好下次的見面才行。
可是,事實上只有「現在」可以見面,是否能再見沒人知道。今天可以見到面,不保證下次一定會再見。同樣地,如果今生讓你感到滿足,往生之際,迎接你的死亡究竟是什麼模樣,根本就不成問題。
每當回想起早逝的母親,就會思考她的一生都將孩子的事看得比自己還重要,這樣的人生是否獲得了回報。有一天,我讀到了卡爾.希爾提(Carl Hilty)的一段話:
「人世間有些事之所以沒有受到責罰,依照我們的見解來看的話,應該會將今生的所有情感並非完全經過精打細算,而且之後必然還有來生這樣的推論正當化吧。」(《為了難以入眠的夜》)
不過,若如希爾提所說,今生的壞人未受懲罰、好人不得回報,也不能就此贊同那是證明有來生的想法。將希望寄託在無法證明的事情上,如果不是有著堅定的信仰之心,實在很難辦到。
看更多《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
Photo:pe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