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 分享與高齡共處經驗談 如何面對「明天不會更好」的父母?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  分享與高齡共處經驗談 如何面對「明天不會更好」的父母?

岸見一郎

個人成長

shutterstock

1020期

2016-07-07 11:33

在父母邁入高齡時,我們應該適時陪伴,而不是一開始就打消他們行動的念頭;不要等到連吵架都彌足珍貴時,才後悔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

尊敬」的英文是respect,意指「看著對方真實的模樣」,源自拉丁文的「respicio」,意指「看」或是「檢視」。

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忘記要「檢視」。例如「這個人對我而言是無可取代的。」「我和你現在雖然一起生活,但總有一天分離的日子會來到。」「所以在此之前,我們要好好把握,融洽地度過每一天。」


尊敬,就是看著對方真實的模樣。


平順安穩的日子,總是讓人容易忘記家人、伴侶、子女和雙親,總要到有人突然罹病或是遭逢變故,才會發現和對方共度人生,並非理所當然的事情。


要不斷檢視相處時光


家母一向健康,某天突然感覺身體不適,醫師診斷是中風,便直接住院了。住院後恢復情況良好,也開始復健,然而一個月後再度發作,病情急轉直下,因此轉入有腦神經外科的醫院。住院一個月之後,有一天母親走到室外,瞇著眼睛凝望著天空,那時她一定很不安。母親曾問我,她之後會變得怎樣,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母親轉院後的第一個月,意識還很清楚,但我們之間卻發生了很情緒化的爭執。當時母親毫不考慮我方不方便,要我馬上買東西回來;而我則為了母親居然如此任性,而氣憤不已。

不久之後,母親併發肺炎失去了意識,我們連對話都做不到了,我開始覺得就連吵架都彌足珍貴。母親病倒之前,我根本沒想過會有這麼一天,我在母親的病榻前,不斷思索著,自己是不是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為了將來不要後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檢視」、想起和對方一起生活、感情融洽的時光,便是所謂的「尊敬」。

罹患失智症的父親有一天說:「不管怎麼想,我剩下的日子都不多了。」說出這句話的父親,比起想到人生苦短而焦躁的我,顯得更坦然。剛開始照護父親時,我沒意識到父親可能會做出危險的行為,直到有一天父親去院子摘柿子跌倒受傷,我才發現父親一不小心就可能會發生嚴重的意外,從此開始小心注意父親的行動。


可事先提醒身體狀況


但是如此一來,父親連原本做得到的事情也受到了限制,今天還會做的事情,可能到了明天就不會了。父母沒有力氣復健,變得什麼都不會,固然令子女困擾,但是他們隨便行動,導致跌倒、骨折,更會是問題,結果子女總是忍不住限制父母所有可能造成危險的行動。

有時候,父親會表示想出門走走。當時我已經知道父親一走路就氣喘吁吁,一下子就走不動了,因此總會阻止他,打消他難得想走路的念頭。其實父親只是想在家附近繞一繞而已,我若阻止,他便會要求我一起出門。但真的陪父親外出散步,他又走沒幾步就想回家了。父親說「夠了」時的表情很難看,讓我不禁想,早知道就不要答應陪他散步了。

其實,讓雙方都能接受、很愉快的作法,就是當父親說想外出的時候,子女不要多說什麼,馬上同意他的要求。了解父親的身體狀況,知道他無法走遠而事先提醒他不要勉強,並不是雞婆,但只要當事人實際走走,也會立刻發現自己上氣不接下氣。所以當父親勉強自己或是做出危險行為時,當然應該阻止,卻不應該因為過度小心而打消父親走路的念頭。

「想做」,不一定等於「能做」,兩者之間的落差便形成了「自卑」。如果做不到的事情,恰好是想做的事情,當事人心裡的壓力會更加強烈。想要消弭「想做」和「能做」之間的差距,不讓他產生「想做」的念頭,的確是一個方法,但是實際執行並沒有口頭上說的如此簡單。因為人活在世上,不能只做會做的事,做不到卻不放棄,努力練習到會做為止,可以讓人感受到活著的喜悅。


別拿「危險」當理由


想做什麼應該讓當事人自己決定,旁人不要以危險為理由,逼迫當事人放棄努力。另一方面,人一旦失去欲求,做不到的事情會變得越來越多,到時候旁人再如何鼓勵,也很難讓當事人願意活動身體。子女應該適時地陪伴在父母身邊,防範他們遭遇到危險,而不是從一開始便打消他們行動的念頭。

(本文選自第二、三章,洪依婷整理)

 

子女照顧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作者:岸見一郎
●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專攻西洋古代哲學史)。
● 現任京都聖カタリナ高等學校看護專攻科客座講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可諮商師、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顧問等職。
● 著有《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究竟)、《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方舟文化)等書。
譯者:陳令嫻
出版:天下文化(2016年6月)

專訪岸見一郎》 照護失智父母 也要留時間給自己 

 

岸見一郎

(圖/岸見一郎提供)


繼《被討厭的勇氣》後,岸見一郎再次以阿德勒心理學出發,搭配親身經驗,與大家分享如何與高齡的父母相處。書中提到許多照顧失智父親時的情景,本刊也以實際可能遇到的困難為基礎,訪問岸見一郎老師。

您在書中分享了一個觀念,「面對父母時,我們要用『人』、而非『子女』的身分聆聽對方傾訴」,某程度上似乎是要大家拋下「孝順」的包袱?

答:應該說,以「人」的身分面對父母,才是最大的尊敬。從小,一直都是以子女與父母的關係相處,然而在父母進入高齡的現在,我們應該拋去親子關係的面具,以一種全新的態度對待父母。即使從前與父母的關係不佳,只要拋下成見,以人與人的關係面對,你會發現過去所困擾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父母一定會越來越健忘,但我們不該逼他們想起來,或是責備他們。應該抱持「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的想法,對今天仍能和父母相處感到幸運並懷抱感謝。如果能像這樣溫和地對待父母,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一定會有好的影響。

發現失智的父母出現無法區分過去與現在等症狀,心情總會受到衝擊,能不能分享您自己處理當下情緒的方法?

答: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孩子學不會的事,父母都會抱著「或許明天就能學會」的期待。然而,年邁的父母,卻要面對「未來不見得會變更好」的情況。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必須完全的接受,要有接納如此情況的決心。千萬不要比較父母過去的形象,也就不會產生失望與挫折的情緒。

我的父親,一直都將電視的音量開得很大。一天,我突然發現家裡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我提心吊膽地打開房門,卻發現父親只是睡著了,還在打著呼呢。與父母一起生活或許辛苦,但看見父親熟睡的樣子,真的會覺得很感激,至少他們還能像這樣陪伴在我們身邊。

因此,當父母出現無法區別現在和過去的情況,只要沒有生命安全的危險,都不要去否定他們,接受這個情況是最重要的。

另外,就算每天只有30分鐘,將父母託付給別人,擁有一個人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我也經常請看護照顧父母,一個人到附近的咖啡廳休息放鬆,你不須因此產生罪惡感。

(王炘珏)

延伸閱讀

溫馨陪伴女性好朋友的專家,培力藥品,您的健康守護者
溫馨陪伴女性好朋友的專家,培力藥品,您的健康守護者

2024-03-28

如何接納自己與孩子的不完美?「身障運動平權推手」姜義村從陪伴身障者運動中得到啟發
如何接納自己與孩子的不完美?「身障運動平權推手」姜義村從陪伴身障者運動中得到啟發

2024-03-18

用數位轉型創造高質量陪伴  台灣世界展望會願成為社福轉型助力
用數位轉型創造高質量陪伴 台灣世界展望會願成為社福轉型助力

2024-03-06

「比起別人你很幸福!」想安慰卻變責備?心理師:陪伴聊傷3大誤區,這點最重要
「比起別人你很幸福!」想安慰卻變責備?心理師:陪伴聊傷3大誤區,這點最重要

2024-02-23

「以前都買最便宜的,現願意買可陪伴一生的東西」謝金河讚日本工匠精神,台人在這掃貨:可以用一輩子
「以前都買最便宜的,現願意買可陪伴一生的東西」謝金河讚日本工匠精神,台人在這掃貨:可以用一輩子

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