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世代在成長過程中不曾經驗經濟的壓迫性,也少有家庭生計的負擔,因此對於工作的意義自然有非常不同的期待。
雖然千禧世代被冠上草莓族或ME世代的形容詞,
其實他們對於社會、環保、平權等議題比上一代投入更多的關注。
他們或許脆弱,但脆弱往往來自於敏感;他們表現的自私又自戀,
卻比上一代更願意將別人的事、某個黑暗角落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一位老朋友自東岸飛到舊金山,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兒子從舊金山大學醫學院拿到生物醫學博士,準備到癌症醫學中心做博士後研究。當年剛進醫學院,他如果選擇當醫生,只要熬到住院醫師,一年薪水總是以年薪美金二、三十萬起跳,但如果選擇念博士,取得學位後再做幾年博士後研究是必經之路,薪水不過三、四萬,兩者相差不只五、六倍。
當初在抉擇醫生(MD)或博士(PhD)生涯時,難道兒子不知道將來薪水有如此巨大的懸殊嗎?「當然知道」,老爸淡定地說,「不過他從高中開始,就立志要醫病,而不是醫人」。當醫生,醫術再高,能救的人有限,若是走研究路線,找到治療疾病的新方法,所有患這種疾病的人都能治癒。這樣的成就感,再高的薪水也難以滿足。
尋找工作的人,同時也在尋找工作的意義。雖然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但一代人在時代背景下,自有其特殊的印記。
溫飽以外的追求
過去經濟匱乏的時代,工作為了謀生,以個人時間換取生活所需,求職者在衡量工作的吸引力和未來發展潛力時,多半圍繞著經濟的主軸。但先進國家,包括台灣在內,經過數十年的富裕,年輕的世代在成長過程中不曾經驗經濟的壓迫性,也少有家庭生計的負擔,因此對於工作的意義自然有非常不同的期待。
雖然千禧世代被冠上草莓族或ME世代的形容詞,其實他們對於社會、環保、平權等議題比上一代投入更多的關注。他們或許脆弱,但脆弱往往來自於敏感;他們表現的自私又自戀,卻比上一代更願意將別人的事、某個黑暗角落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這樣的年輕人看待工作和人生,除了溫飽的基本需要外,更看重馬斯洛金字塔更高階需求的滿足。
一般說來,千禧世代常常採取幾種不同的途徑來平衡工作與人生。
對一部份信心強、願心大的年輕人,他們可能選擇直接加入NPO組織,為自己關心的議題奮鬥若干年,成則再接再厲,不成重回「出賣自己靈魂」的主流職場也無妨。
還有一些年輕人賺錢的條件比一般人優越,寧願掌握機會累積財富,等到行有餘力,再挾帶豐沛的財務資源,全身投入改變世界的行列。微軟的比爾蓋茲是這種模式最值得稱道的範例,他的蓋茲基金會已經排行全世界之首,許多年輕的科技新貴,如臉書的祖克柏,eBay的皮埃爾﹒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和傑弗里﹒斯科爾(Jeffrey Skoll)也都採取相同途徑,成為新一代的慈善家。
多數的年輕人難以下定決心從事NPO路線,又沒把握能夠累積大量財富,更怕的是擔心出賣靈魂後無法贖回,因此採用平行路線,一邊工作,一邊回饋社會。根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美國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20%在工作之餘還擔任志工,這個比例遠高出25年前的14%。另有一些千禧世代更是用心良苦,以自己為生財工具,用專業能力賺取薪水,縮衣節食過著苦行僧的生活,然後將節餘下來的金錢全數捐給打動他心靈的NPO組織。
以上千禧世代的種種選擇究竟還是少數,特別是對整體就業市場而言,大多數的工作機會仍然來自追求利潤的商業機構。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千禧世代帶來的這股潮流,知道優渥的薪資報酬福利制度固然重要,卻已經不是充份條件,要吸引年輕人,公司必需對工作賦予意義。
公司對工作賦予意義
以微軟為例,執行長奈德拉(Satya Nadella)上任以來,種種改革獲得公司內外不少好評。他最有野心的企圖是重新塑造微軟的文化,賦予公司九萬名員工每天到公司上班的意義,再度燃起在三十年老牌科技公司的工作熱情。
微軟雖然是軟件公司的龍頭老大,奈德拉卻強調:「在我們這個行業裡,大家只尊重創新,不尊重傳統」。2015年中,他在給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重新定義微軟的任務宣言:「讓這地球上一切組織和個人能夠完成更多的成就」,通過這個任務,「我們便能造成改變,尋找到工作更深層的意義」。
連微軟如此成功的龐然巨物,都需要透過「造成改變」(make a difference)來建立工作的意義,加強員工跟員工、跟公司之間的凝聚力,可見尋找工作意義不僅是員工的選擇,更是企業的責任。
「造成改變」是人人皆用的時髦說法。它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團體;它表達了因對現狀不滿而產生的積極進取心態,也暗示了對未來的希望和陽光;它不拘束於任何特定的方向或議題,任何人、事、物都有改變、向善、向好的空間。
在「造成改變」的旗幟之下,公司究竟如何能夠賦予工作更深層的意義呢?
最簡單的作法是:如果用不同的態度來看待工作,同樣的工作便能產生不同的意義,正如四大會計簽證事務所KPMG一位董事長所說:我們可以當自己是一個疊磚的工人,也可以當自己是正在蓋教堂的匠人;又好像旅遊網站Travelzoo的CEO主張旅遊是促進家庭感情、世界和平最佳的方法,因此提醒所有員工,出自他們在工作上的貢獻,如果世人都有機會周遊各國,這地球一定更為友好和平。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其實所有不違法、不做邪惡之事、能夠長久生存的公司,無論它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多少都能造福世界上某一部份人群。可惜許多公司視員工為工具,執行一項單純的任務,這樣一顆小小螺絲釘,如何能夠看到工作的積極意義呢?
自我實現與促進社會進步
有些公司更進一步,用免費或優惠的價格提供產品或服務給特定的族群,例如學校、研究單位、弱勢團體,社福機構。或者採用「目的驅動式行銷」手段(purpose-driven marketing),更為直接的回饋社會。
例如任何人在Tom's Shoes買一雙鞋,便有另一雙鞋送到窮困國家兒童的腳上;共乘公司Uber的客戶如果在國慶日叫車,公司便捐一元美金給防酒駕的公益組織。還有更多的公司,認真執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不只善盡公司的社會公民責任,也鼓勵員工參與,以加強對公司的認同。
許多這些技巧雖然免不了商業上的考量,但是提供員工舒適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充份發揮潛力,建立溫飽以外的工作價值,本來是公司的天職,何況調查顯示能夠做到這些條件的公司,員工滿意度高,離職率低,公司的整體績效也較其他同儕為佳。
當千禧世代視工作為自我實現、促進社會進步的途徑時,求才的公司別無選擇,必需朝這個方向改變。如果更多的公司因而能跟社會有更廣的連結,對工作的價值有更深的挖掘,這何嘗不是千禧世代給我們這個唯利是圖的商業社會的一份禮物?
(本文選自全書,周政池整理)
作者︰鄭志凱
矽谷 Acorn Pacific Ventures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台灣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及董事長。
職場生涯中一半台灣,一半矽谷,一半企業,一半創投。因創投業務廣泛接觸三江五湖能人志士,近距離觀察產業更迭,企業興衰,深刻感受到名與實,見與識,知與行的差距,無論創業或人生,真正成功的人都能縮短其中的差距。
歷年來對台灣產學研多所接觸,最近幾年參與許多連結矽谷和台灣的活動,往來的朋友有平均年齡逐漸下降的趨勢。看到年輕朋友不輕易放棄理想的模樣,更堅信美好的未來掌握在年輕世代手上。
出版:遠流出版
書名:小國大想像:創新創業,開發以小搏大的巧實力
作者︰鄭志凱
矽谷 Acorn Pacific Ventures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台灣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及董事長。
職場生涯中一半台灣,一半矽谷,一半企業,一半創投。因創投業務廣泛接觸三江五湖能人志士,近距離觀察產業更迭,企業興衰,深刻感受到名與實,見與識,知與行的差距,無論創業或人生,真正成功的人都能縮短其中的差距。
歷年來對台灣產學研多所接觸,最近幾年參與許多連結矽谷和台灣的活動,往來的朋友有平均年齡逐漸下降的趨勢。看到年輕朋友不輕易放棄理想的模樣,更堅信美好的未來掌握在年輕世代手上。
出版:遠流出版
書名:小國大想像:創新創業,開發以小搏大的巧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