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思考的人遭遇阻礙時,會尋找成功方法跨越障礙;而一旦批鬥思惟養成習慣,大多被指責的領導就會自我防衛以維護自尊,可能導致惡性循環。
是什麼時候開始,負面思考汙染了台灣的正向心態,長此下去會不會形成責備求全、抱怨推諉,甚至吹毛求疵的風氣?怎麼辦?過去心理學或組織行為專家在回答「怎麼辦」的問題時,經常被要求診斷組織的錯失和缺憾,希望從發現中提供改革的建議。
一九八○年,組織行為的博士生古柏賴德(David Cooperrider),擔任診斷知名的克里夫蘭醫療中心研究助理時,就是被要求發掘人事問題。蒐集資料過程中,他發現組織中合作創新與平等治理的正向特質。在指導教授與委託機構主管鼓勵和允許下,他不再探討遭遇的困難,而聚焦促進組織有效運作的因素,肯定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的組織發展方法因而產生。
這個方法包含四個循環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發現,找出並鑑賞最好、最有意義、最有效能的歷史和現狀。第二階段稱為夢想階段,是以組織中已發現的扎實優勢為基礎,建構未來的夢想。
第三個階段叫設計階段,是一個共構共創的階段,是對組織最正向的過去和最高潛能之回應,是建構理想的組織或設計團隊,以實踐夢想的階段。第四個階段稱為命運階段,是不斷創造「鑑賞式學習文化」的啟動。在這個階段,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應邀參與規畫和承諾。
達賴喇嘛為了發揮和平力量,在一九九九年,邀請古柏賴德應用此法,讓不同宗教的領導人集思廣益提升合作的層次。肯定式探詢是一個基本架構,達賴喇嘛將其應用在宗教團體,更多的是轉化應用在企業、政府機構、非營利團體,也可以運用在家庭和個人。
親身體驗正向思考和行動良性循環的人,會變得積極樂觀,在遭遇阻礙時,比較會創意創新,尋找成功方法跨越障礙實踐夢想。一旦批鬥思惟模式養成習慣,大多被指責的領導就會以自我防衛的策略維護自尊,而可能導致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寧可相信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詮釋,領導的永恆精髓是在創造優勢的結盟系絡,而讓其中的缺憾變成不相干。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