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在腦中想想,在這一個月內,是否和誰進行過熱烈的討論?
「還是學生時代的朋友最好。」
「工作上時常參加公司同事的女子聚會。」
若這是各位的回答,請重新檢視自己的人際關係。
總是和學生時代的朋友,或工作上的同事相處,就會受限在相同的階級,無法脫穎而出。
建議各位不妨替自己製造機會,多與自己理想的目標階層人士相處。
我尚未開始鑽研自我啟發時,曾經參加過一次近二十萬日圓(約新臺幣六萬元)的高額講座。那是彼得•杜拉克為期一年的特別講座,總金額超過兩百萬日圓(約新臺幣五十八萬元),在當時,可說是破天荒的價格。
參加講座的,都是一流企業的頂尖經營者,人數僅八人,大家馬上就打成一片。出乎意料的是,我得到與頂尖經營人士熟識的機會。
我深刻感受到,一流企業的頂尖經營者,擁有壓倒性的存在感,也就是光芒。這也讓我見識到,原來這些率領一千人,甚至更多人的一流企業頂尖經營人士們,其「度量是如此地深厚」。我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啟發,不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皆得到無法衡量的收穫。
比自己高出一階,甚至是好幾階的人相識、交流,都是磨練自己、提升自我的最好機會。
健身房是一個能讓人回歸自我的場所,容易自然產生交流與互動。同樣都是要流汗,倒不如選擇高級健身房,和比自己高階的人一同汗流浹背吧。
我認識一位在IT產業工作的普通粉領族,她突然受到香道文化的吸引,開始學習香道。她跟我說,她在香道教室裡認識的人,大多相當富裕,無論是品行或知性皆無可挑剔,而且,每一位都是大度包容、不計較小事的人,讓她見識到自己從未體驗過的世界。
在此建議各位,不妨毅然決然踏入上流階層的圈子吧。
不過,並非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必須更上一層樓。學生時期認識的朋友,都是終生的寶物。在電視上,看到大有作為的名人,在假日回到家鄉,與兒時玩伴一同組隊追趕足球的模樣,就能深刻感受到他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
所謂的成長,應該是先穩固自身的基礎,再逐漸提升層級。
自從參加杜拉克的特別講座以來,已過了數十年。現在的我,已經有一定的能力,也與許多跨洋活躍於日本和美國的國際律師,或是在多領域發光發熱的一流企業經營幹部,有了深厚的交情。
如果我當時未能抓住提升自我能力的機會,可能就無法像現在一樣,建立高規格的人脈,也無法提升自我吧。
從年輕時期到三、四十歲,能與多高階的人交流,就是將來能否提升自我階級的分歧點。
圖片來源: cherylholt